江西新余:村里来了“税管家” 地里有了“智慧+”
江西新余这片风光无限的丰饶土地,正在成为许多“新农人”的聚焦点。他们从城市来到乡村、来到田间地头,把希望和梦想在广袤的田野铺陈开来。在“税务蓝”的映衬下,生态的绿色、丰收的金色,一笔一画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村里来了“税管家”
“‘税管家’来到我们种植基地,既细心讲税费政策又耐心讲办税操作,恰噶!”新余江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桂兰和当地税务部门为她安排的“税管家”已经打过很多次交道,任何涉税问题都可以一键呼叫“税管家”。
出生于1965年的宋桂兰,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2007年她辞掉大城市的工作回到渝水区五星村创办了新余江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宋桂兰说,“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191户农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6750元。”
为让税费政策红利及时转化成惠农助农的“真金白银”,新余市税务部门组建“税管家”专业团队,从涉税宣传、办税流程、政策辅导、疑难解答等多个环节,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最大限度消除涉农企业发展中的税收政策“盲点”。
感受到税务部门管家式贴心服务的,还有刚30岁出头的陈伟。2021年,他嗅出“工业化养鱼”的商机,在分宜县洞源村创办了江西科兴创富渔业有限公司。
作为初创企业,当地税务部门立即为他安排了“新办企业套餐服务”,由“税管家”手把手辅导纳税申报、发票申领、税费优惠政策申请等涉税业务。陈伟算了一笔账,“去年收入有60万元,全部免征增值税,还减免了税费1.8万元,今年收入估摸能达到200万元。”
地里有了“智慧+”
在新余市姚圩镇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十几台旋耕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而新余市隆升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鹏只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对播种面积、工作时长、农机油耗实时监控。
从企业高管到种地专家,“80后”彭鹏从不后悔扎根田野。提及工厂化育秧技术,她侃侃而谈:“我们已经为1000多户农户提供育秧和机插服务15万亩,去年总产值超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个。”2023年,彭鹏被江西省妇女联合授予“江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合作社获评“全国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科技兴农,税务同行。当地税务部门进一步优化助农助企方式,制定涉农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对专业设备购买、技术研发创新等涉税问题进行专业辅导。“近两年,我们享受各项税费减免近8万元,省下来的钱足够买两台无人植保飞机了。”彭鹏笑呵呵地说。
同样致力于科技农业的还有“00后”卢佳丽。“玩泥巴也能玩出新花样。”卢佳丽笑称她所在的新余市龙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玩泥巴”。
作为一家集蚯蚓育种繁育、蚯蚓粪有机肥、技术推广和培训于一体的蚯蚓全产业链农业企业,该公司目前养殖蚯蚓100亩,年产鲜活蚯蚓150吨。卢佳丽表示,“去年我们的免税销售额达455万元,省下来的税费主要用于蚯蚓粪有机肥的技术推广。”
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新余市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乡村振兴,以更大力度、更暖温度持续推动惠农惠企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肖小军 朱毓璐)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