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三江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组织“回家乡建家乡”返乡大学生招聘会、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讲、组建乡村产业发展专家库进行产业指导、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引进马蹄产业链人才技术......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持续发扬“店小二”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探索出“五行”人才工作法,围绕“招、聚、留、育、用”做文章,在平台搭建、政策吸引等方面下功夫,合理利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方法,全力推动建设更加壮大、更加优质人才队伍,以实际行动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惜时如“金”,跑出招才引智“加速度”。紧抓暑假、寒假、毕业季等时间节点,依托“回家乡建家乡”返乡大学生现场招聘会、就业创业政策宣讲等品牌活动,向返乡大学生宣传南昌“人才10条”及南昌县人才政策和工作环境。据统计,2023年暑假返乡大学生现场招聘有100余名大学生到场,现场十分热烈。同时该镇聚焦生物医药、蔬菜种植销售及古建筑工程等三江产业发展定位,搭建医药人才承接平台、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及文旅融合创新平台这“三大平台”,加大人才承载力度,引导广大优秀学子争做建设家乡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进一步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木”成林,营造聚才汇力“好生态”。“我们是大三学生,学校安排我们来这里实习,通过暑假的经历,让我更加喜欢上了古建筑修复,同时通过实践也发现自己理论上不足,这次回去后我也会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其础。在九丰古建筑工程集团实习的黄同学说。
立德树人铸师魂,潜心育才担使命。三江镇在人才培育过程中,江西九丰古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秉持“师心育才”理念组建成立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传统工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寒暑假让接收20余名学生到基地进行实操,充分依托叶伟平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官 )传承工作室、梁小华营造技术传承工匠名师工作室等,推动校企在产、学、研方面实现合作共赢,打出高素质工匠名师培育组合举,为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建好人才“好生态”。
该镇针对镇域企业人才聚集度不高、产才融合度不高、关键技术难突破等问题,推出“揭榜挂帅”聚才机制,联合镇域九丰古建筑工程集团、三鑫医疗等非公企业及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力量,打造“院校+政府+企业”合作共建模式,通过乡镇党委政府创新承接载体,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在产、学、研方面实现合作共赢,提升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人才集聚的“智高点”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切实做到三方联盟搭台“唱戏”,智汇三江发展“一线”。
包容若“水”,构建留才拴心“强磁场”。真正做到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通过召开座谈会真心实意了解人才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积极打造一流环境拴留一流人才,为广大返乡大学生、人才的工作、生活、创业提供最便捷的准入、最低廉的成本、最完备的配套、最贴心的服务。此外,打破政府部门壁垒,该镇充分发挥“369”品牌,聚焦“3”对象,构建“6”阵地,致力“9”服务,利用“一站式服务”“线上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让“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同时,深入推进“协会+管家”人才留用机制,按照德才兼备原则优先引进三江本籍大学生,并组建马蹄等产业的行业协会及农产品流通推广协会党支部,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切实做到从服务前的需求、服务中的落实、服务后的机制三个维度打造服务人才新生态。
炉“火”纯青,锻造育才明航“全链条”。实施“三江讲坛”“三江梦想助跑堂”工程,注重人才后续培育,借助洪城红基层党建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培训,针对九丰集团等非公企业引进古建筑修复等领域专业人才,大力开展校企培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马蹄产业协会等特色产业相关组织,集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推动空心菜、马蹄、萝卜腌菜等镇域特色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高度重视驻村选调生培养工作,以联学联建方式构筑青年人才交流、学习平台。
厚植沃“土”,搭建用才尽能“大平台”。打造“智汇三江一线”“三江人才展台”等用才展才品牌,继续畅通人才流动通道,开展引进人才选派到文旅建设、医药研究、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搭建更多展现人才创新创造价值的平台场景,多方位激励袁祥云等返乡创业人才的创新动能,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底价与市场二次连动价”特色发展模式,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扶贫增强脱贫户群体的“造血”功能。同时,指引、协助袁祥云等创业者培育“秀挹三江”农旅融合产业园等乡村旅游产业及打造“秀挹三江萝卜腌菜”等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营造人才与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好生态。
人才是强国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该镇党委持续营造有利于激励人才、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发展生态,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发挥人才最大价值效应,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完)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