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

江西永新:红色永赓续 文旅新跨越

  “历史红、人文浓、生态美”的永新县,迎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6月11日至12日,2024吉安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永新县举行。永新县围绕“红色基因”“乡村振兴”“城市记忆”“夜市经济”四大展示主题,以“1个主阵地、4条精品线、N个打卡点”为目标,明确一大主体活动、八大系列活动,打造“红色永新、人文永新、美食永新、生态永新”4条旅游线路,力推“禾宴、乡宴、红宴”三大特色餐宴,为八方游客带来别样的精彩纷呈。

“三湾人家”民宿村落
“三湾人家”民宿村落

  军魂奠基地,日永月新城。今年以来,永新县全力打好文旅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攻坚战,加速推进三湾改编景区、黄竹岭景区、院下景区、老城古街、大美秀水、生态湿地公园及沿河生态景观带、沿线风景廊道等11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高水平推进市场化运营,全面融入“大井冈旅游圈”,绘就了一幅“红绿古”三色旅游新画卷。

  红色基因永传唱

  红色,是永新最鲜明的底色。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原湘赣省委所在地,永新这块红土地,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血与火的洗礼,积淀了不朽的红色印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有近10万人参军参战,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8000多位,走出了41位开国将军。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等光辉事件,镌刻在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之上,永放光芒。

三湾改编景区“党铸军魂”文化艺术标识
三湾改编景区“党铸军魂”文化艺术标识

  群山环峙的三湾村,地处永新县西部九陇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沿着蜿蜒崎岖的古驿道,走进三湾村,开启了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创举,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里程碑,是“党指挥枪”思想的发祥地。

  今天的三湾村,烽火硝烟早已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番产业兴旺、民风淳朴、生态宜居的景象。

院下景区游人如织
院下景区游人如织

  走进三湾村,一排排富有地域特色的农家小院点缀在绿水青山中。这里是新打造的“三湾人家”民宿村落,目前,已建成13栋单体农家乐,可提供客房110间。整个民宿群按照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风格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建设,并引进市场化运营团队,实施“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打造生态乡村精品民宿品牌。项目收益将按照农户占五成、运营企业占四成、村集体占一成的比例进行分红,力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离民宿不远处,便是红色三湾沉浸式体验馆。这里以三湾改编为核心,分别营造了林边空地、起义之后、高溪运筹、穿越山洞、协盛和杂货铺、三湾街铺等14个场景的沉浸式演绎空间;以创新科技、互动演艺、沉浸式拓展为体验形式,集合了当下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沉浸式话剧、环幕光影空间、全息影像、交互机械、互动战场、穹幕影院等多元化沉浸体验形式于一体,把遥远的历史变成可知可感的亲身体验,让穿越历史、体验历史成为全新的旅游方式。

黄竹岭景区“珍之缘”民宿
黄竹岭景区“珍之缘”民宿

  昔日红色摇篮,今朝旅游先锋。与三湾村的蝶变相类似,贺子珍的故乡黄竹岭村同样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红色文旅线路,打造制茶工坊、“珍之缘”民宿等一系列旅游项目。万山红遍的永新县,正依托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以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为抓手,阔步走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之路。

  乡村振兴谱华章

  车行苍翠山峦间,转过一个弯,一栋栋青砖黛瓦马头墙的民居出现在视野之中,天地豁然开朗。

  这里是曲白乡院下村旅游景区,昔日封闭的山村如今已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点。近年来,永新县立足院下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且毗邻井冈山市的特色优势,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大井冈旅游圈”首选地,打造出一座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景区。

南门老街景区
南门老街景区

  和子四珍、永新狗肉……步入院下村美食街,四溢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品尝之余,游客纷纷动手参与特色美食制作,亲自打上一份糍粑、制作几个艾米果。“一店一品”的商业模式,不仅将永新特色美食悉数收罗其中,更覆盖了上百种省内外的特色小吃。店面由本地村民经营,在弘扬地方美食文化的同时,充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临河而建的特色古村落民宿、儿童游乐场、古戏台、茶馆、酒吧、咖啡馆等多元化项目,为院下景区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位于村子的东北方向,一座高耸入云的红砖烟囱静静地矗立在路旁。曾经,这里是被人遗忘多年的废弃砖窑厂。如今,它被改造成了大井冈红培研学基地,迎接八方来客。

大井冈红培研学基地
大井冈红培研学基地

  闪转腾挪、跃马扬刀……一场精彩的永新盾牌舞正在基地内广场上举行。这座占地120亩的研学基地,设有住宿、餐饮、拓展体验、水上体验、农耕体验、非遗体验、农事体验七大功能板块,可同时容纳1200名学员入住。每年寒暑假,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都会来到基地接受军事训练,参加红色文化、劳动教育、非遗体验、素质拓展等课程学习。

  如今的永新,正吹响乡村振兴的铿锵号角,以旅游带动强村富民,彰显出乡村独特魅力。数据显示,该县2024年一季度接待游客量为390.49万人次,同比增长84.79%;旅游总收入达31.43亿元,同比增长82.36%。

  城市记忆放光彩

  美食摊位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街头乐队的演奏扣人心弦、特色小吃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在永新县南门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走街串巷,处处充满人间烟火气,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永新古城核心区域,南门老街是永新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遗存的集中地,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永新人的记忆。这些年来,永新县系统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一系列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打造古城文化品牌,让南门老街华丽变身。如今,这片通过城市更新被唤醒的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永新县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摒弃大拆大建的传统思维,南门老街区域选择“针灸式”改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存量优化提质,以局部刺激激活整体,打通堵点和痛点。通过在老建筑上提升改造,设计师重新树立传统文化新地标,留住古城特色,传承历史文脉,绽放古城新活力。

永新生态湿地公园连心桥
永新生态湿地公园连心桥

  离开人声鼎沸的古城,来到流光溢彩的新城,又是另一番景致。走进永新生态湿地公园,这座总投资1.6亿元的生态公园占地约700亩,园内碧水如镜,青草如茵,游人如织。

  当地对禾水河岸线2.6公里的水系进行生态治理修复,一方面,整治禾水河岸线,打通所有水系,畅通新区引排水系统;另一方面,对原有荒滩地、低洼地和湿地进行建设,通过树林、花草提升湿地生态效应,呵护自然生态肌理,构建良好的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治水”和“海绵城市”实践,打造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治理、水环境治理样本,形成县中心城区绿色生态空间。

  从南门老街到生态湿地公园,既折射出永新在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展现自信的坚定担当,更反映出永新擦亮自然和生态底色,以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特色成就,让群众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呈现出一幅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动人场景。

  夜市经济美名扬

  夜幕之下,县城秀水河畔,亭台楼榭流光溢彩,人间烟火处处飘香,游人至此,不禁要吟诵一句“人间蓬莱境,九州烟火香”。

  这里,汇聚了正宗的永新当地特色美食,有独具特色的永新炒粉、干煸泥鳅、血鸭、青椒炒萝卜干、酱萝卜炖老鸭,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烧烤、串串、小火锅……香气扑鼻,让人垂涎三尺,忍不住呼朋唤友、推杯举箸。

  这里,曾经是一片破旧脏乱的城中村,而如今,青瓦白墙、朱红门窗、灯笼高悬、古风扑面。这里,便是永新县首个夜市经济综合体——“大美秀水”文旅综合项目中的“寻味秀水”美食坊。

  一条河,决定一座城的气质。“大美秀水”项目以江南水乡风韵为形、以永新忠勇信义文化为魂、以亭台楼榭为载体;沿岸设计了将军故里、幸福港湾、合子夜歌、秀水雅集、忠义诗廊、寻味秀水、枕河人家、秀水书院等8个景点,与跨渠而过的拱桥相互映衬,在城市中心打造出一条富有文化韵味的沿河景观游步道,成为一处宜居宜游的城市客厅。

  作为核心部分的“寻味秀水”,是一条集美食、舒适用餐环境和丰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美食街。项目投入运营后,一大批本地特色餐厅、火锅、小吃、茶饮、地方特产、文创空间等入驻,让其成为游客打卡的必来之地。

秀水美食坊长桌宴
秀水美食坊长桌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近年来,永新县以永新特色美食为载体,着力打造夜市经济、美食经济,先后举办“十大罗碗”美食系列推介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来永新“品永新、玩永新、游永新”;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助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让永新的美食文化火爆出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幕幕光与影的回旋曲,正在这里翩然奏响。一场场“舌尖上的盛宴”,正在这里倾情绽放。(本版文图由永新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