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江西遂川:这座小院,何以幸福“一老一小”?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30日至31日,江西省5 A级社会组织——江西省美好家园公益慈善中心爱心人士走进革命老区遂川,来到吉安市遂川县衙前镇溪口村“一老一小幸福院”开展“牵手美好,温润儿童”主题系列活动。活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健康、教育、陪伴、安全等需求,开展捐赠一批善款善物、组织一台精彩文艺演出、讲一次励志故事、上一堂安全知识培训课、帮助孩子完成一个“微心愿”、结对帮扶一批儿童的“六个一”活动。

  一座座“一老一小”幸福院,已成为了遂川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是老年人和孩子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功能众多的温暖家园,这座小院是何以幸福“一老一小”的?

  全优化设施 每处提升都彰显温度

  走进溪口村“一老一小”幸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活动场地和崭新齐全的娱乐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和优化,背后是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的结果。

  幸福院原址为闲置的溪口村小,虽主体建筑合格,但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破旧不堪。为了让老年人和孩子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愉快的时光,县财政投入63万元进行改造,遂川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也积极牵线搭桥,引进江西省美好家园公益慈善中心等社会力量,共同对幸福院进行再提升。江西省美好家园公益慈善中心认领了该院的功能设施项目改造工作,该院还入选江西省民政厅公布的2023年社会组织助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公益项目,获10万元资金支持。除省里投入外,安盛电力捐款3万元,其他社会组织还捐赠了15万元,村集体拿出了6.6万元。

  溪口村幸福院改造的目标是:不希望这里只是吃饭的地方。这里建成了三星级“幸福院”,每处提升都想实想细,体现人文关怀,更换了陈旧门窗、装修了室内地面和天花板,加做屋顶防水、架设通道雨棚、硬化绿化活动场地,卫生间里还安装了扶手等,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设置了老年餐厅、棋牌室、电视室、读书室、休息室及心理咨询室,给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和摄像头,还订购了老年生活类刊物、报纸、历史人文等书籍。对于孩子们来说,幸福院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乐园,篮球架、乒乓球桌、羽毛球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图书供阅读……全面提升改造后的“一老一小幸福院”焕然一新,硬件更齐,环境更美。

  这样的幸福院,在遂川还有很多。雩田镇整合村级闲置阵地资源,在7个村高标准打造了“一老一小”幸福院。彭汾村2020年将闲置的村小打造成“党建+互助养老之家”,2023年提升成“一老一小”幸福院,设置老年人棋牌室、休息室、阅览室、志愿者服务站、心理关爱室,包含政策宣讲、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便民志愿等服务功能。县财政投入了40多万元对泉江镇原窗溪小学进行提升改造,建成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助餐的互助养老之家,为孩子提供集儿童活动室、游玩区、阅览室、心灵驿站等设施的儿童之家,打造老少同乐的文化活动场所。在衙前镇塅尾村的幸福院建设上,村委会作为管理方,将原来的房间整体翻新,添置了老年健身器材,对卫生间、餐厅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新置的餐桌边缘有一个镂空的把手,便于老人们起身时抓握,洗碗槽的水龙头也加了热水管道。这里为65名老年人、83名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他们从家走到幸福院都不超过15分钟。

  2023年,江西在14个县区试点建设102个幸福院,遂川县本是该项目的发源地,也自然成为了最早试点地,遂川以列入全省改革试点为契机,因地制宜探索推进“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和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改革试点,着力为“一老一小”服务对象提供更加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亲情化的关爱服务,大力提升老年人和孩子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建设前,遂川县进行了详细准备的摸底调查,根据“一老一小”人员数量、现有场地设施、群众意愿等情况,首批建成26个“一老一小”幸福院,2024年再改造11个,分3个星级进行适老化和适儿化改造。

  县财政对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幸福院”分别安排15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改造资金,并对应提供1.8万元、2.4万元、3.6万元运营补助。遂川县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黎育汉说,县民政局会同县教体局深入57个农村小学调研,优化资源利用,“一村一策”建场所,建设的26个“一老一小”幸福院,覆盖1800余个家庭,服务老人6248人、儿童2124人。

  全过程管理 增强“一老一小”幸福感

  幸福院特别注重过程管理,确保每一位老年人和孩子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幸福和满足。幸福院成立了理事会,安排了童伴妈妈。理事会负责整体运营和管理工作,确保幸福院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童伴妈妈则负责照顾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忙于家务而疏于管理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这里感受到家的关爱。

  衙前镇塅尾村幸福院在村里聘请了1名管理员和1名厨师。56岁的黎庆光担任管理员,每周的菜单由他设计,公示在餐厅墙上,但这也不是一件简单事。他举例说,有老人想吃鸡爪,但有的因牙口不好不同意。“那就只能趁吃饭的时候举手表决,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同意,我就买。”黎庆光说。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开餐前,他要给饭菜留样,放进冰箱。开餐后,他则帮着行动不便的人盛饭。

  幸福院还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定期组织老年人和孩子们一起参加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他们还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溪口村有一项用“积分”鼓舞小孩的制度发明。幸福院有一个“积分超市”,孩子们参与活动、做公益、志愿打扫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累积起来可以兑换棒棒糖、铅笔、乒乓球拍等礼品。如果家长陪同孩子参与活动,会得到更多积分。溪口村的100多名留守儿童中,已有80多个孩子参与了“积分”活动,他们的爷爷奶奶也积极参与。

  全过程管理措施不仅让老年人和孩子们在物质上得到了保障和满足,更在精神上得到了充实和提升,体验到了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全方位服务 让幸福院效益最大化

  为了让幸福院发挥更大效益,政府和社会组织注重全方位服务的开展和功能的提升拓展。吉安市民政局挂职担任溪口村村支书助理的周启凤是个活泼的女孩,热心为幸福院老小服务,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奖励优胜者水杯、毛巾等小礼品,为实现场所最大化利用,还增加纠纷调解、百姓说事等功能。

  2023年以来,溪口村按“三星级”标准,完善设施,提升水平,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五社联动,签约用餐老人22人,辐射周边11个村小组65岁以上老人120余人,16岁以下儿童350余人。衙前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赖国琛介绍,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创新服务形式,整合各类资源,优化供给,打造“幸福院+康疗”等多功能乡村综合服务点;构建“一老一小”整体联动机制,推进老小融合服务,探索“孝心+关心”融合实践模式,举办各类活动,守护朝夕美好。

  泉江镇窗溪村75岁的龙检英对幸福院赞不绝口:“每月交200块钱,就能每天吃到三餐,还有活动场所,我们聚在一起说话聊天、休闲娱乐,每天很开心。”泉江镇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的服务保障,准确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诉求,聚焦群众生活中的难点问题,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泉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整合多方力量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家族祠堂、闲置民房、旧村部、空置学校房等科学规划布局“一老一小”场所,不断增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结构,托起“一老一小”的幸福,让夕阳更红、朝阳更美。这些全方位服务的开展不仅让幸福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枚江镇邵溪村幸福院,老人每月仅需交一两百元,就能享用每天早、中、晚餐。聘请的童伴妈妈把留守儿童聚在一起,组织玩游戏、做作业,开展防溺水、防拐骗、防交通事故宣传教育。

  每到正午,雩田镇彭汾村幸福院,身穿红马甲的送餐志愿者胡荣生像往常一样将饭菜打包完毕装入保温棉布袋。为了让老人吃上新鲜饭菜,他早早守在一旁,等饭菜出锅就打包好,骑上电动车,顶着烈日或风雨穿梭在乡间小道,第一时间送到“集中送餐点”。老人们围坐在了方桌边,满足地吃着香甜可口的午餐,不时闲话几句家常。

  “早些年村里将闲置的村小改造成‘互助养老之家’,提供集中用餐。可前阵子身体出了点小毛病,走过去用餐有些吃力,我就有阵子没去成。现在村里面增设了“集中送餐点”,就在家门口,我又可以过来吃饭了,而且顿顿都新鲜不重样的,比在家里还方便,很满足。”86岁的老人焦文友开心地说。

  2024年上半年,彭汾村创新模式,采取“集中用餐+分散送餐”的方式,组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广泛参到幸福院的志愿服务中来。除去在幸福院集中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及分散供养人员提供三餐外,志愿者轮流每日定时定点为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送餐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已有56位老人在幸福院用餐,10多人享受送餐服务。下一步,镇党委政府还要将“吃饱”向“暖心”升华,让“造血”向“活血”转变,探索幸福院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纵深覆盖的服务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打通养老互助“最后一公里”。

  彭汾村注入“党建+”元素,将互助养老之家升级改造而来,盘溪村则是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整合起来打造,成为集“养老幼托、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障、议事协调和法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服务综合体。

  “一老一小”幸福院的成功实践,不仅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一老一小”群体的深切关怀和坚定决心,也展现了社会力量在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遂川县通过全优化设施、全过程管理、全方位服务,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和孩子都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也让这座小院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文/范录军 图/周启凤、袁燕)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