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县:银发老人宣讲十五年 传递“红色力量”
他是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退休党员,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义务宣讲员;他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吉安县革命史知识;15年来,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向广大群众义务宣讲吉安县红色故事和党的创新理论300余场,受众5万余人,他就是江西省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刘来兴。
倾忠诚为教育事业不遗余力
23岁的刘来兴踏上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普通教师到担任校长职务,始终没有离开讲台半步。他常说,“不真情实意关爱学生的成长,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退休后不久,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他想到“关工委”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刘来兴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总是声情并茂激情洋溢;他的讲课从不“炒剩饭”,每次讲都有新内容;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总能联系实际。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宣讲活动;即便宣讲地点偏远、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也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宣讲。
倾热情传红色基因坚持不渝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党的事业的需要,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走出校园,进一步深入社区、企业、机关。针对不同听众,把理论结合真实故事来讲,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就在身边。他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十多本,记录了吉安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为了讲好每一课,他还深入实地去获取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专题,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做到了“厚积薄发”,宣讲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近年来,刘来兴陆续参与《钓源故事》等红色书籍等编纂,仔细核对文史资料,提供红色故事初稿十万多字;协助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编写《罗石冰画传》,向该陵园提供罗石冰烈士资料,订正10多处错误;义务为国家传统村落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上藤桥村编写20万字的《村史资料》;并全面复核订正吉安市吉州区烈士陵园内350多位革命烈士墓碑上的《烈土简介》文字稿,为赓续红色血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倾真心弘扬正能量满腔热忱
刘来兴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总是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待宣讲工作,决心把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尽管身体不好,但为了能作好每一场宣讲,他不顾自身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废寝忘食地阅读资料、撰写讲稿,他爱人经常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刘来兴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一次,他按计划去一所乡村中学作宣讲,出发前突然高烧,本想请假,但他觉得不能让等待他的同学们失望,于是吃完药就赶赴现场。走上讲台后,他丝毫不显病容,仍然是精神振奋,声音宏亮。可是当他走下讲台,才感到口干喉燥,头痛欲裂……陪同宣讲的同志都被他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十五年来,刘来兴的每一次宣讲既有历史高度,又富有时代精神。虽然多次受到表彰,但他谦虚低调,他多次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一定要讲好吉安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廖洪凯 肖振华)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