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

江西南昌三江镇:红色基因助推古镇乡村游

  国庆临近,千年古镇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大街小巷红旗飘飘、红歌飞扬,到处一片欢乐的气氛。红色茶亭居、南街村史馆、水利博物馆,那些留存传统建筑里的红色故事、红色基因吸引着游客,激发人们爱国主义热情和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

  红色古宅话党史 

  在中国传统村落三江后万村,鲜红的国旗布满景点,迎风飞扬。有游客捧着鲜花走进传统文化景点红色茶亭居,茶亭居是当年一支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经三江时曾经住宿过一晚的地方。在当地留下了一段军民团结互爱的佳话,人们献上鲜花,表达对革命先辈为了救国救民而英勇奋斗的无限敬仰。

  “茶亭居是后万一座传统的清代建筑,1927年八月六日,南昌起义的一支部队南撤广东时路过三江就曾在这里住宿。起义部队军纪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村民纷纷为起义部队来了送来自家的米面酱菜。当了解到起义队伍是一支以解救百姓于水火,将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作为己任的队伍时,当地群众更是纷纷拥护,并以实际行动支持起义部队。部队离开时,村民们和开明乡绅还特地送来了两百多斤荷叶蒂月饼作为战士们行军的干粮,起义部队也特地留下这盏桅灯给村民代表,表示光明在前,中国一定有希望。”展览室里,讲解员指着一盏老旧桅灯,充满深情地为游客们叙说当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经三江夜宿后万的故事。

  “后万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尊师重教、儒风昌盛、民风淳朴,她的血脉里流淌着爱国的基因。这里的先贤万启心就是当年清廷里面积极声援林则徐禁烟抗英的官员,后来太平天国石达开的起义部队在这里作战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退休干部、后万村民、共产党员万加龙说起自己的家乡也是无比自豪,“我们后万也是一个英雄的村庄,当年我们村里有十六个男女儿郎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奉献了青春热血。这座红色茶亭居,也将他们的事迹展览在陈列室里,这些红色故事不仅深深感染了游客,也是我们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进行“三风”教育的重要基地,是留给青少年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村断壁浩气存

  秋日高悬,温暖的阳光照在三江古老的大地上。走进三江镇南街蔡家,目之所及皆是美景,波光粼粼的门塘、洁净平坦的道路、古朴沧桑的老宅、井然有序的院落、悠闲散步的村民……在党委政府全力推动下,经过“两整治一提升”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打造,古村南街更加迷人。

  “这里当年曾被日本鬼子一把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全村五分之四的房子被烧掉,到处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在南街蔡家一段残存的断墙前,村长蔡厚阳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我们南街蔡家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古村,一直秉持‘耕读传家'的祖训,长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到民国时已经是有着5000多人的大村落。村里传统建筑众多,一派古色古香的江南旺族风光。1942年春,日本鬼子占领三江后,为了修筑炮楼,到处抓工派活,由于村民不愿为鬼子干活,拒绝了鬼子的派工任务。恼羞成怒的鬼子跑到村里杀人放火,财物抢光,上百幢老房子惨遭烧毁,失去家园的村民被迫流落外地,村中人口锐减到不足一千人。”烽烟早已消逝,人们默然哀思,秋阳之下,只有墙头的青草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无声地控诉那段惨痛的历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凶残的日本鬼子面前,南街蔡村人保持了民族气节,没人屈膝甘受奴役。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南街村人领风气之先,率先完成土地改革、率先成立合作社;后来又积极实行改革开放,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种植、养殖、多种经营,经商、运输、办企业,众业兴旺,能人辈出,成为共同富裕的样板村。

  “唱支山歌给党听......”,伴着高亢的歌声,村民们兴奋地跳着广场舞,在南街村前红色广场,一个个南街各时代建设画面,一位位南街历史名人,一个个先进典型人物,绘成了一条长长的画廊,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我们将自己的村史描绘成图,展览在广场上,就是为了告诉子孙不要忘了共产党的恩情,不要忘了为祖国强盛而奋斗。”村民们一边快乐地舞蹈、一边深情地向游客告白。 

  雄伟工程铸精神  

  青山苍翠,草木葱茏,碧水绕村,游人如织。在风光如画的三江镇岗前村,南来的抚河总干波涛浩荡,被一条长长的滚水坝横腰拦住,丰盈的江水漫过大坝,飞泻而下,形成一片巨大的瀑布,更多的水流却被引入旁边巨大的岗前渡槽。滚滚的水流通过雄伟的十八孔渡槽,流进昌南百里沃野,溥溉平原万顷良田。

  “岗前水利枢纽工程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那是个火红的年代,成千上万名劳动者参加兴修赣抚平原水利工程大会战,在党的领导下,迸发高昂的建设社会主义热情。人们精神饱满,虽然吃着粗茶淡饭,依然干劲十足。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大家大干快上,肩挑手推,硬是依靠人力和简陋的工具四个月之内建起了这个宏大的工程。”在岗坊村岗前大坝,三江镇岗坊村第一书记胡志兴致勃勃地介绍,“我们这里山青水秀,风光迷人,还有这些雄伟的水利工程也总能勾起人们的记忆乡愁,一直得到游客的喜爱。现在这里正在建设水利博物馆,宣传人民群众治水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弘扬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水利精神,更多的红色故事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打卡。”(陈小定)

责任编辑:朱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