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一盏“心灯”育新人
每天早读时间,走进吉安市阳明路小学校园,王阳明诗文和语录的朗诵声此起彼伏。操场上,一面200米长的 “阳明文化墙”,详细介绍了王阳明的生平、故事、诗文语录等。启蒙礼上,一年级新生齐诵王阳明家训《示宪儿》,引导广大学生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阳明路小学围绕“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办学理念,紧扣“好习惯让我享用一生”校训,把阳明文化作为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的抓手。学校将阳明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将文化力量变成办学能量,走出一条有魅力、有温度、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在2024年江西省中小学“书香校园”系列之导读视频分享展示交流活动中,学校一名老师获省级一等奖;一名老师在吉安市第五届小学语文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代表吉安市参加省级比赛;2名老师分别获吉州区书法教学优质课竞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展示一等奖;学校语文组获 2023-2024 学年度全区优秀教研组;夺得2024年吉州区少先队辅导员技能风采大赛团体一等奖,少先队活动课获一等奖第一名。
“读懂”王阳明 用阳明文化铸魂立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读懂”王阳明,帮助学生养成“知行合一”好习惯,学校将阳明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把阳明心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中,打开一扇学习阳明文化的窗口。
以文化人。学校把阳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阳明文化墙”,分阳明印象、知行合一解读、阳明故事、王阳明诗选、阳明语录、阳明人阳明梦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阳明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阳明文化的浸润,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角落都育人。以阳明文化为主题,举办吉州区第八届大阅读活动。
以行立人。将知行楼一楼走廊设计为“好习惯长廊”。二到四楼设置“王阳明语录”,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出发,做到知行合一。各楼层橱窗,展示各班优秀学生(阳明之星)的照片与简介,把阳明心学转化为可学可做的榜样,传递知行合一的“火炬”,让全体师生学阳明、知阳明,在潜移默化中铸魂立心、启迪思想、陶冶人生。
“学习”王阳明 用阳明文化启智润心
为了让学生“学习”王阳明,学校将阳明文化和办学理念融合,构建特色研学课程、特色诵读课程、特色校本课程“三位一体”阳明课程体系。
特色研学课程: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来到青原山阳明书院,开展“传承传统文化,走进阳明书院”活动。在传心堂聆听“龙场悟道”的故事,在五贤祠拜谒先贤,诵读诗词语录……感悟阳明文化的内涵。
特色诵读课程:利用晨读十分钟,组织学生诵读《传习录》《王阳明家训》等,让同学们理解其蕴含的哲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新开展诵、读、唱一体教学,让阳明文化入脑入心。
特色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走近王阳明》,开设阳明文化校本课程,将阳明经典引进课堂。通过阅读王阳明的生平、故事、诗篇、语录等,种下阳明心学的种子,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致良知”“知行合一”。
“追随”王阳明 用阳明文化种德养心
王阳明提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为了让学生“追随”王阳明,学校点亮阳明心学这盏“心灯”,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做知行合一的人。
读阳明经典:通过师生共读、家校共读、阅读分享等,掀起阳明文化学习热潮。从《传习录》到《明朝一哥王阳明》,通过阅读交流,感受阳明文化的魅力。
讲阳明故事:每周三下午,学生层面的阳明小讲堂准时开讲。学校利用班会时间举行阳明故事会,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烙印在学生心里。每周一下午例会举行阳明大讲堂——阳明教师论坛,分年级推荐教师代表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阳明心学的学习感悟。
唱阳明诗文:改编创作歌曲《良知在吾心》,由校合唱团录制后在校园传唱,在音乐课上欣赏。课间休息,校园就会响起这首动人的乐曲。学生听着歌曲,驻足在阳明文化墙下,启迪大家懂知行,明礼仪。
记阳明语录:组织学生摘抄王阳明经典语录,鼓励他们用笔墨丹青表达对王阳明的崇敬。书法比赛现场,同学们用一行行诗句,一幅幅作品,表达对王阳明的追崇。
写阳明心得:心上悟,事上练。通过手抄报、征文等,写下学习心得与收获。以“心志日记”为载体,引领学生坚持做好一件事并记录下来,做自己的“小英雄”。
树阳明之星:每学期评选知行合一优秀践行者,每周升旗仪式上,由各班“阳明之星”介绍心中的理想心愿,以及实现的方式方法,为同学们树立知行合一的榜样。
评阳明班级:通过综合测评,评出阳明班级。
在阳明文化的熏陶下,如今,阳明路小学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展现了知礼感恩、阳光向上的良好风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让阳明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陈文华)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