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洲湖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纪实

  近年来,江西吉安市安福县洲湖镇中心小学锚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突出队伍建设、多彩社团、特色作业三个重点,挖掘办学潜力、丰富办学内涵、凸显特色特长。学校通过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创新推行社团“走班制”,精心设计涵盖各学科的特色作业,筑牢立教之本、夯实成长之基、打开兴趣之窗,苦练内功、实干笃行,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路架桥,开启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新征程。    

  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被团市委、市教体局、市少工委评为2022-2023年度全市优秀少先队大队,获评全市首批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被团市委、市教体局评为吉安市红领巾三星章,获第十一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优秀组织奖。2023年,被评为安福县“双减”特色项目示范学校。

  培育“四有”园丁 筑牢立教之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洲湖镇中心小学始终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坚持培养、评价、激励“三位一体”,健全评价体制机制,将队伍建设作为筑牢夯实办学基础、提高办学质量的抓手,着力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

  “双培双带”梯队培育。强教必先强师。“双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核心是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党员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把优秀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带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构建“党员—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市县名师”梯队培养模式,培育教育教学“领头羊”。

  “青蓝工程”结对培育。为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站好课堂、站出精彩,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的“传、帮、带”作用,通过“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精带疏,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班主任队伍。围绕“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目标,深入开展骨干教师引路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教师业务技能大赛、“十佳美丽教师”评选等,激发教师内在潜能,走出一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师培养新路径。

  成长档案激励培育。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全过程管理,增强青年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学校创新设立教师成长档案,引领教师前行之路。教师成长档案立足学校实际,紧贴教师需求,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主要包括“风采写真”“明灯导航”“教坛耕耘”“教海拾贝”“熠熠星光”“闪亮荣誉”等,让教师成长可见、可感、可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青年教师胡晨曦虚心向资深老教师请教,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荣获吉安市“班班通”教学资源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市级三等奖、全县青蓝工程“青赛课”一等奖、全县小学道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等奖、学区“青蓝工程”教坛新秀奖、学区劳动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等。

  打造多彩社团 夯实成长之基

  悠扬的歌声充盈校园、多彩的画笔描绘心中的世界、灵巧的双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 走进洲湖镇中心小学,缤纷的社团活动成为助力“双减”,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充实学生课后时光、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搭建成长舞台,学校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出发,精心构建“1+N”课后服务模式。“1”为作业辅导,“N”为多彩社团。前半段进行作业辅导,后半段按学生“点单”、学校“派单”、教师“接单”的方式,推行社团“走班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打破“壁垒”,双向选择。学校打破传统的班级和年级“壁垒”,低年级实行老师“走班”,高年级实行学生“走班”,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心仪的社团。同一社团再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实行分层教学,确保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熟练掌握一项以上技能。社团“走班制”推动学校从“一校一品”向“一校多品”转变,学生技能从“一生一项”到“一生多项”转变,形成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兴趣特长有机结合的模式。

  创新内容,发展特长。为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学校融入红色文化和洲湖本土文化,为学生“量身定制”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快板、合唱、诵读、健美操、情景剧、花样球类、书法、鼓号、葫芦丝、剪纸、绘画、彩泥等社团。同时,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借梯上楼”,引入社会公益团体、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等,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走进课堂,充实社团内容,让社团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质量更加优化。同学们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发展特长。

  五育并举,赋能成长。按照“师生人人参与社团,班班都是功能教室”的原则,学校初步形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社团。学校做精校级社团,带动、孵化、培育年级和班级社团项目;做优年级社团,各年级统筹教师资源,学生流动走班参与社团活动,每周至少1-2次。做活班级社团,采取“兵带兵、兵教兵”形式,确保每个学生参与2项以上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成为自我,为“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提供坚实支撑。

  设计特色作业 打开兴趣之窗

  古诗配画、生字开花、平面图形绘制、仿写英语对话……一份份别具特色的作业,展示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智慧,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茁壮成长。洲湖镇中心小学打破传统作业局限,创新作业形式,从多样化、趣味性、实践性出发,精心设计涵盖各学科领域的特色作业。通过特色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作业成为有趣的挑战和探索。

  多元化设计特色作业。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巩固和提升,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双减”背景下,学校从学生、课程和学习视角出发,减少机械式、重复性作业,重视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增加拓展式、体验式作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校将生活实践、艺术欣赏、科学探索等元素融入作业,让学生的视野由课文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引导学生用智慧描绘一道绚丽的学习风景线。

  差异化设计特色作业。学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基础作业+拓展作业”分层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更多同学投入到爱学习、乐学习、会学习、想学习的行动中来。基础作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学科能力,从“基础巩固、综合运用、能力进阶”三个维度出发,差异化设计基础作业,作业难度搭配和比例科学合理,使基础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拓展作业: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进行拓展,让作业从课内走向课外,纵向递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选择,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

  延伸化设计特色作业。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学校增加周末特色作业,以孝敬长辈、传统文化、亲近自然、体育锻炼、劳动技能等为基本板块,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经验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组建美术、棋类、足球等兴趣小组,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让周末特色作业成为学生拓展知识、培养兴趣、提升能力的舞台。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大擂台比武,评出跳绳、踢毽子、打陀螺等活动小达人,让学生动起来,笑起来,为学生搭建“发掘潜能、快乐成长”的平台。(王晓芳 张志雄 肖友香)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