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华丽蜕变
地处赣西的永新县,环邑皆山、因山得名,也曾长期受困于大山,贫困发生率一度高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永新县立足山区县情,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做好“山”文章,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融合共进,闯出了一条山区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荒山变景点 凸现生态效益
盛夏时节,曲白乡院下村游人如织,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依托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昔日穷困的院下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在村里,不仅可以住民宿、看瀑布、观云海、摘桃采茶,还可以体验高空飞索、丛林探险,尽享山野自然之乐后,还可享受永新特色的美食。
很难想象,数年前这里还只有一片荒凉的山头和废弃的砖场。
2021年,在外打拼的村民彭小林回村创业,陆续流转山地、种植水果、引进拓展游乐项目……经过3年的发展,旅游综合体已经初见规模,成了周边游客的“打卡”胜地,当地农户纷纷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周末和节假日院下村常常一房难求。”彭小林说。
院下村的变化只是兴山破题发展的一个缩影。
“龙源口上游地处库区,同时也是永新县城饮用水的源头,保护生态是第一要务。几经调研,永新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全域旅游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发力点,推动文体农旅业态融合发展。”龙源口尹镇长说。如今,从山下的水仙库区地带观光打卡地,到山高海拔地区休闲度假,龙源口镇已经形成以龙源口大捷红色景区为引领、乡村旅游多点开花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或在“最美水上公路”拍照,或流连于田园风光……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旅游收入近达1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山林下经济 持续勃发活力
在三湾采育林场杜仲基地现场,技术人员正在细心地指导林农们施肥、除草等技术要领,时而有对技术人员的赞誉鼓掌声传来,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2009年以来,永新县以“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林下新发展”为目标,在林长制各项优惠政策的助推下,坚持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20多万亩,每亩林地平均增收1100元,带动林农208户致富奔小康。“2010年我从广东回乡,承包了200多亩山林,山上种果树,山下搞林下养鸡,一年后,林下养鸡就产生了10000多元的纯收入,目前,山上的果树早已成熟产生了收入,林下肉鸡发展到了近20000只,每年产生收入达20余万元,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帮助下,深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烟阁乡林下养殖户吴生华高兴地说。
为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永新县林业部门以“近期得利、长期保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为主要原则,印发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还专门召开林下经济现场会,通过参观林下现场,进行林下经济发展专题讨论,使大家达成共识,把林下经济作为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林农致富奔小康的主产业。针对农村人才、技术、资金比较短缺的现实,县里还通过举办林下经济培训班、送科技进林地活动、网上讲座等,加强对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业务指导,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林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鼓励林农在林下发展种殖业和养殖业致富奔小康。
高山迎远客 缔造美好生活
蓝天白云,绿色原野,清爽宜人,连日来,海拔1500米的三湾乡持续迎来人流高峰。
三湾乡是永新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区。也是永新县着重打造的康养产业集聚地。山下气温持续走高,来三湾乡避暑度假的游客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永新交通环境改善,前来三湾乡买房置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三湾村“80后”村民兰小云的农家乐也迎来避暑客流的高峰。他2012年开起农家乐,主打特色农家菜,10年间,张立不仅买了小轿车,还在市里买了房。“高峰期,一天可以接待10多桌客人。一年下来,减去成本也有20 多万元的进项。”兰小云说,“这么好的日子,过去我想都不敢想。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实实在在受益。”
越来越多的永新人像兰小云一样,真切地尝到了甜头。
2022年6月,宜井遂高速全线开通运营,又一条连接山外的高速公路从永新穿插而过。“交通难题彻底成为历史。”县交通局尹局长介绍。目前,新的高铁支线也在建设中,渝长夏联络线2026年底建成后,形成了永新到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仅需2—3小时交通圈。彻底改变了永新山多不通高铁的历史,为永新县的大交通注入了新活力。
迎来机遇,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日前,永新正谋划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把禾川镇、埠前镇、才丰乡的3个乡镇作为“大县城”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大力集中资源调“优”布局、调“轻”结构、调“绿”底色。
禾水河畔,青山如黛,一列列高速列车呼啸而过,曾经“藏在深闺”的山区小城敞开了大爱的怀抱。(刘家强)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