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农商银行:织密养老服务网 守护幸福夕阳红
发展养老金融,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让广大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近年来,赣县农商银行紧紧围绕适老服务改造、适老产品设计、适老知识宣传,从实处着力、细处入手,切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切实提升了辖内老年人群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要做法
建好基础服务设施,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由于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对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让老年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更依赖传统服务方式,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在服务设施建设上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群体。为此,赣县农商银行在做好养老金融文章上,将完善金融服务设施作为基础。一是改造厅堂设施。对物理网点进行了功能改造,为老年人打通无障碍通道,在休息等候区增设敬老专座,设立老龄人爱心窗口,在卫生间加装扶手等。不断配齐便民设施,在柜面上更新业务核对确认设备,支持指纹签名服务。在部分城区网点配备了急救药箱,血压测量仪,饮水机。在所有网点配置老花镜、消毒纸巾、针线盒等生活辅助工具,帮助视力不佳及有需要的老年客户提供便利,提升老龄人金融服务的体验。二是打造养老之家。升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服务功能,让老年人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一站式”的便捷金融服务。如在南塘清溪村服务站探索打造“老友之家”,布设2台CRS自动存取款机,1台存折补登机等金融设备,提供免费的报刊书籍、wifi网络、茶水和便民生活设施等,形成综合型的普惠服务站。2024年前11个月,该行村级普惠金融服务站交易量达8.62万笔、交易金额达3650万元。三是升级电子银行。在CRS/ATM机和智能柜台上,配置系统自动提示字体放大功能选择;在手机银行上,大力宣讲全省农商银行推出的老年客群的“长者版”,积极向老年人群讲解界面菜单功能和操作方法,特别是对其中的医保、社保缴费,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养老金查询等养老业务和电费、水费、燃气费等生活缴费等功能,开展一对一的讲解。
完善金融产品政策,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产品是服务的载体,更是展现服务水平高低的窗口。为让养老金融产品更贴近老年人群的需求,赣县农商银行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产品,扩充养老产品矩阵。一是创新存款产品。针对老年人对存款产品的偏好和期望,统筹成本与效益,兼顾发展和责任,在2024年2月份推出了“社保存”存款产品。该产品较普通定期存款而言,利率更高,同时支持存单纸质打印,便于老年随时查看及保管。至11月末,该行“社保存”有2278户、余额1.45亿元。二是强化信贷供给。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根据企业发展周期、盈利能力和发展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估,为辖内发展养老产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11月末,累计发放养老产业贷款3140万元。同时,与赣县区社保局、财政局合作,推出由县财政全额贴息的“助保贷”,解决城镇职工参保人员因生活困难造成容易断缴的问题,助推养老事业。至2024年11月末,累计发放“助保贷”54笔、金额293.84万元;现有贷款23笔、余额138.37万元。三是放宽办贷年龄。为切实满足老年人用于大宗消费需求,赣县农商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突破贷款年龄最长不超过60周岁的限制门槛,将新推出的信贷产品明确放宽客户年龄要求,即借款人实际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至2024年11月末,该行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超过60周岁的贷款有4611笔、余额8.81亿元。
守护老年群体钱袋,提增老年人的“安全感”。老年人的“钱袋子”不仅是他们一生的积蓄,更是后半辈子的依靠。如何让他们对“钱袋子”有更强烈的感受,更安全的保障?这也是赣县农商银行养老金融文章的重要着墨落笔之处。一是高效代发养老资金。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主动加强与赣县区人社局、财政局的沟通联系,争取乡村农户养老社保资金的代发业务,为广大农村老年客户做好养老金发放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发放8万余人农户的养老社保金额共计2多亿元。二是主动上门做好服务。鉴于老年人社保卡今年集中到期现状,该行推出“关爱老年人,上门更换社保卡”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全程保姆式的金融服务,并耐心细致地解答各种疑问。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深入村组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老人家中。截至目前,该行24个乡镇网点累计下村组更换社保卡300余次。三是认真开展知识宣讲。通过“整村授信”“支小支微”“普惠金融五进入”“金融夜校”等活动,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委会、村委会建立常态联系,切实回应老年客群关心的金融业务需求,加强“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宣传力度,提高了老年群体防诈、防骗、防非法集资和防假币坑害的意识和能力。
主要成效
赣县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大文章,顺应了党和国家的金融发展战略,契合了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的形势,得到了老年人群的广泛赞誉。业务办理更“舒心”。老年人前往网点办理金融业务时,赣县农商银行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引导,有专门的爱心窗口受理,有专项的硬件设施提供,打造了养老金融的良好服务场景,提升了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体验,让老人办理业务更加舒心,切身感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关怀。银行服务更“暖心”。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金融需求特点,赣县农商银行差异化提供“保姆式”金融服务,特别是在办理卡折密码挂失、社保卡激活等需本人现场核验的特殊业务,工作人员双人上户携带移动电子设备上门办理,既确保业务流程操作合规,又为老年人提供暖心服务。资金守护更“放心”。发挥人缘地缘亲缘优势,赣县农商银行立足网点实际,积极营造“守护养老钱袋子”氛围。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宣传标语和摆摊设点发放宣传折页形式,扩大宣传教育半径,提醒老年客户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让养老资金守护更放心。
几点启示
实干体现担当,服务诠释责任。赣县农商银行在做好养老金融文章中,促进自身业务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思考与启示。
养老服务是银行竞争的新蓝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党和国家对老年事业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视,老的政策会不断调整完善,新的政策将不断出台,加上老年人群的增多和倾斜政策的加持,养老金融将是金融的一片新蓝海,老年客群是今后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目标。金融机构只有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紧跟政策走势,推出更多适合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帮助老年人合理规划资产,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才能在新的市场竞争高地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温暖服务是养老金融的关键词。在养老金融领域,温暖服务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新要求。但温暖服务不仅要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及简便的业务操作,更要关怀老年人体验。在服务态度上,要展现出更多耐心、细心与爱心,用老人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为老人办好老年业务,帮助老人克服数字鸿沟。在服务方式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老人的个性特点和实际困难,积极探索与基层社区、村“两委”、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单位组织合作,共同推出关爱服务,让农商服务更能贴近老人需求,温暖老人内心,进而在养老金融市场中赢得信任与口碑。
合力服务是养老金融的连心桥。做好养老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养老金融同样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单纯依靠金融机构的一业之力,难以满足宏大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应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因此,在做好金融大文章的工作中,农商银行要充分发挥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汇报,密切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构建起养老金融的责任共同体,才能为老年人群提供高效、持续、温暖又安全的养老金融服务。 (付声运)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