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宗强代表:完善适老化改造标准规范 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中新网江西新闻3月9日电 (朱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老年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时面临诸多挑战,遭遇了明显的‘数字鸿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抚州分公司“宗强班”班长宗强说。

图为宗强(左二)走访调研。受访者供图
图为宗强(左二)走访调研。受访者供图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且这一比例预计将持续上升。宗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目前,数字适老化改造存在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与用户体验有待提升、社会参与度不够广泛等问题。

  宗强介绍,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数字适老化改造,但目前除了少数大型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度较高外,仍有大量中小企业和社会力量对数字适老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服务提供等方面的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如何进一步加快数字适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宗强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保障。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设立数字适老化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适老化技术研发、产品改造和服务创新;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数字产品和服务适老化改造的标准规范,明确具体要求和评价指标。

  同时,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适老化水平。鼓励企业加大适老化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在适老化领域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开发智能语音助手、远程协助等功能。建立适老化产品评测和认证机制,对适老化产品进行严格评测和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和效果。

  此外,优化服务供给,加强宣传引导,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各地应开展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依托社区、老年大学等平台,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供便捷的线下服务渠道,保留并优化线下服务窗口,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适老化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帮助等。(完)

责任编辑:刘思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