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用好绿色转型“金汤匙”

  春日的赣西大地,烟田初绽新绿,生机盎然。

  在江西安福县寮塘烟站的收购仓库内,一排排蓝色循环周转箱整齐码放,叉车穿梭装卸,烟叶“不落地”直达运输车;田间地头,可降解地膜在暖阳下悄然分解,化作土壤的养分;生物质烤房升腾的缕缕白烟,替代了昔日的滚滚黑尘……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安福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安福烟草)践行绿色循环农业的生动注脚。从包装革命到土壤保卫,从能源转型到产业升级,一场“绿”动产业链的变革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从“麻片缝包”到“一箱到底”

  “以前缝麻包,针线活干得手起茧,现在按两下按钮就能封箱。”在寮塘烟站仓库,打包工张师傅轻点设备,30秒内完成一箱烟叶打包。他身后,整整齐齐的循环周转箱摞成高墙,与记忆中散乱的麻包堆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采用食品级PP材质打造的循环箱,正是安福烟草破解传统烟叶收购生态困局的“密钥”。

  在过去,麻片包装需人工缝制,易生虫、易受潮,标签脱落率高达15%。如今,防潮隔板、嵌入式标签槽等设计,让烟叶从入库到出库全程“不落地”,非烟物质混入率降至0.3%。

图为仓库中整齐堆放的原烟叶循环周转箱
图为仓库中整齐堆放的原烟叶循环周转箱

  变革不止于仓库。在运输环节中,司机王强算了一笔账:“过去一车装500个麻包,现在同等空间能摞800个箱子,装卸时间缩短一半。”2024年全县数据显示,循环箱使日均处理量从800包跃升至1200箱,综合人工成本降低18%。

  从“白色枷锁”到“沃土养料”

  在谷口村,当地烟叶合作社人员正用专业机械做好移栽前准备工作,在烟叶移栽到田间后,往往会在烟叶上盖上一层地膜。

  地膜对于烤烟种植来说,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能促进烟株早发、防止田间渍水和肥料流失,有效提高烤烟经济效益。但由于地膜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土壤结构,对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如何减少白色污染?安福烟草将目光聚焦于“可回收”和“可循环”两个关键点上。安福烟草通过构建“烟草补贴、烟农捡拾、合作社回收、企业处理”的四位一体模式,通过加强宣传、奖励补贴等方式,让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地膜回收工作中,实现了地膜废弃物100%回收,有效改善烟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

  在此基础上,还积极鼓励烟农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农业污染。

  从“黑烟囱”到“绿引擎”

  暮色中的思塘村烘烤工场,20座生物质鳞节栉比“用生物质燃料颗粒烧火,温度稳、灰渣少,烘出的烟叶油分足!”烟农李春根看着烤房上的智控仪回忆起了往昔:“我们村最早烘烤用的是土烤房,用木柴烘烤烟叶,后来改用煤炭烘烤,造成污染的同时,由于不充分燃烧,对烟叶的质量也有所影响。近几年开始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烤房,多亏了生物质燃料烤房,既环保又降低劳动强度,烘烤出来的烟叶色泽匀称,收入也增长了不少。”

  近年来,安福烟草大力推广生物质新能源烤房,推动全县烟叶的绿色生态烘烤。

图为生物质颗粒烤房现场
图为生物质颗粒烤房现场

  “传统烤房烘烤15亩烤烟,需要6000元左右的柴和煤炭,使用生物质新能源烤房,只需不到5000元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既能减工降本,又能提质增效。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烘烤过程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目前,安福县全县烟叶烤房已实现100%配置生物质燃烧机,在100%背后的是全县6家生物质颗粒加工厂的崛起,产业链的绿色延伸更是带动了当地不少村民就业。

  增绿色就是增优势,护生态就是护财富。近年来,安福烟草聚焦做好烟叶“后半篇文章”,充分利用烟区特色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烟稻轮作、烤烟+甜叶菊等“1+N”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将农业和休闲旅游深度融合,真真切切地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从育苗托盘里的一抹新绿,到田间地头上的茁壮烟叶,再到周转箱内的金黄烤烟……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带来了烟叶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在进一步擦亮“绿色”底色的同时,更勾勒出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图景。(杨湘宁 刘话雨)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