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创新机制让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断线”
近日,在江西省瑞昌市桂林街道,一场针对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创新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构建“双向管理、多元教育、发挥作用”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确保200名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漏学”“不掉队”,有效激发了流动党员的活力与担当。
精准施策,破解“双向管理”难题
流动党员管理面临“动向掌握难、学习组织难、作用发挥难”的困境,桂林街道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构建起党建办统筹、支书协调、专干落实的上下联动格局,为破解难题筑牢根基。

该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化+大数据”优势,借助居民微信群推送消息、入户走访、电话联络等多种渠道,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线上登记、扫码进群,实现“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更新”,精准掌握流动党员的动向。同时,22个村社区纷纷设立“流动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转接、政策咨询、信息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打通了流动党员报到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160名流动党员完成报到。
多管齐下,实现“多元教育”目标
为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桂林街道在“多元教育”上狠下功夫。街道党委指导各支部制定“三个一”目标计划,即给每名流动党员寄送1个红色包裹、每周推送1条学习信息、建立“1+N”结对联络指导机制。
“收到家乡寄来的快递很暖心,感谢组织的关怀和挂念,我一定认真学习。”远在上海的青年流动党员周丽收到“红色包裹”后,给洋鸡山社区书记曹亚春发了一条微信。
目前,街道各支部已寄出红色包裹186个、推送电子学习资料5份。此外,各支部还定期在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引导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加强学习,并安排骨干党员结对联系,督促流动党员提高学习效能。
搭建平台,推动“发挥作用”落地
为了让流动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桂林街道积极创新载体、加强联系、丰富活动。在瑞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街道充分发挥瑞昌市驻苏州流动党支部作用,让瑞昌流动到苏州的80名党员有了“娘家”,增强了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同时,街道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时机,组织各支部开展谈心谈话、集中学习、森林防火巡查等活动,并收集流动党员关于家乡发展和基层治理的“金点子”。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并促使他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李寅华 刘鹏 陶秀)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