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产教双轮驱动:江西工程学院开创育人新成效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迭代的当下,网络空间深度嵌入校园的学习与生活场景,一跃成为高校育人的 “第一环境”。在此时代背景下,江西工程学院全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吸引了多方关注。
网络融合,构建育人新生态。江西工程学院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发挥媒体融合在育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精心策划系列重大主题宣传,学校搭建起融合传播矩阵,不断拓展网络育人的载体、形式与空间,让网络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众多具有校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新媒作品持续 “出圈”,不仅向社会讲述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展示了学校在学科质量、科研突破等方面的成果,更给向往大学教育的莘莘学子传递了信心,为公众注入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彰显出学校在网络育人方面的前瞻性与创新性。
不卷学生卷老师,革新教学理念。在江西工程学院,老师们纷纷化身 “学生”,主动学习前沿知识。以教算法的沈良老师为例,他每日下班后坚持在线学习AI知识,假期还前往企业跟岗学习。学校“卷”老师并非无端施压,而是旨在推动前沿技术快速进入课堂,让内陆学生也能紧跟沿海先进企业的步伐,了解行业动态与需求。这种独特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高校教育中 “重理论轻实践” 的桎梏,让教师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校企合作,打造就业创业新通道。为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江西工程学院大胆创新,将企业 “搬” 进校园,启动 “校企合作、项目驱动” 联动机制。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上岗实习,部分学生月实习工资过万,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 “干中学、学中干” 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边读书边赚钱,还为未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江西工程学院已走出数十位身家过亿的企业创始人,毕业生在 LED、智能芯片等领域创办了上千家民营企业,返赣投资达300余亿元,这一系列斐然的成绩,无疑是对学校办学模式的有力肯定。
江西工程学院的成功实践表明,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校不必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办学模式。只要立足实体经济,瞄准市场需求,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育人方式,即便身处四线小城,非一流大学也能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其他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校探索出契合自身特色的育人之路,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于永清)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