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创兵受邀为南昌市委党校主体班学员专题授课
近日,2025年南昌市科协洪城科普大讲堂首场院士报告会走进南昌市委党校,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创兵应邀为学员作专题授课。第96期县级干部进修班、第1期正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第6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学习。
周创兵以“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为题,从生态文明的三大逻辑出发,阐述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并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浪潮交汇的新时代坐标中,周创兵院士的授课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理解新发展理念的认知之门。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新质生产力也不仅是技术迭代的代名词,两者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这场思想洗礼让主体班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当生态文明的绿色基因注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血脉,一场静悄悄的生产力革命正在重构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
传统工业文明将自然视为可无限索取的资源库,在创造出庞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触目惊心的生态赤字。伦敦“杀人雾”惨剧,日本水俣病带来的世代遗传伤害,这些黑色记忆警示我们: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早已触及生存红线。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突破,在于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生产函数,使光伏电池板的每瓦发电量、氢能源的每公斤热值都包含着碳足迹的精准计量。在浙江安吉余村,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生态大脑”实时监测着山林、溪流的生命体征,竹制品加工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溯源。这种发展模式的蜕变,印证了当科技创新深度耦合生态规律,厂房烟囱与青山绿水不再是单选题的论断。
站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十字路口,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的交响曲已奏响时代的强音。这场变革不仅需要技术突破的“硬实力”,更需要思维革新的“软实力”。当我们用生态智慧重新定义发展,用科技创新破解环境困局,就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谭云平 张宇)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