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目标 百年江财开启“三次创业”
中新网江西新闻4月9日电 题: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目标 百年江财开启“三次创业”
记者 姜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汇之际,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呈交织态势,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作为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节点,高等教育是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作为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江西财经大学正全面开启“三次创业”,抢抓“三化”机遇,加快“三个变革”,推进“三大转型”,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目标,转型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数字财经大学和服务江西标杆大学。
不久前该校召开的第十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校长邓辉作工作报告,校党委书记刘耀彬作总结讲话。系统总结改革成效、锚定发展目标、部署攻坚任务,为打造“世界一流学科”和实现“三大转型”擘画蓝图。这场会议不仅是该校改革攻坚的“宣言书”,更成为全体江财人凝心聚力、共赴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
破局立新:体制机制改革初显成效
2024年,江西财经大学以“改革元年”的姿态,直面高等教育竞争新格局。出台《关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攻坚“1235”行动计划(2024-2027 年)》,紧盯新增为第三轮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目标,提出统计学“冲一流”,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学科进阶等建设任务。

同时,新增数字产业、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绿色财税等学科方向。聚焦“大项目、大人才、大平台、大奖项、大论文”五大工程建设任务,建立学科季度调度机制和学科与产业行业、学会协会、主管部门、头部企业、服务区域联动机制。
过去一年,该校狠抓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整体治理效能,聚焦转作风、增效率、提效能,发挥校领导带头示范作用,出台校、院两级领导与学生恳谈会制度,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此外,着重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以分类管理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校属单位高质量考核等考核评价制度。优化校属机构设置,重组数字经济学院,分设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强化省部共建联络中心职能,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学生服务中心等。
在刘耀彬看来,高质量发展导向和思路成为全校师生共识,教师由观望评判到关心关注已形成共识,从原先“一刀切”的改革管理模式转变为“分层分类”治理改革模式,由内部治理单向改革模式转变为内外联动综合改革格局。

从共识到行动,改革模式和格局的转变背后,是一系列成效:据邓辉介绍,该校聚焦畅通内外协同,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范围,2024年实现社会服务收入近1.7 亿元,同比增长31%。此外,聚焦重大平台项目,科研创新质效不断增强,获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 项、三等奖3 项,首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滚动资助1 项。
深化攻坚:以“四法”破解发展瓶颈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江财人深知改革仍需向深水区迈进。 “校领导领题推进不停步,职能部门与学院改革攻坚不减力”“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一刻不放松、改革持续推进中”“一图读懂江财这样干,这样考!” 打开江西财经大学官网或者微信,改革相关条幅醒目置顶,改革信息动态实时推送,这不仅是宣传的创新,更是信心的传递、行动的号角。
刘耀彬坦言,学校发展面临的供需错位、大而不强、多而不特等重大现实问题,深层次原因在于校院关系不顺、内外链接不畅、资源配置失衡。“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现在不下决心,将来风险更大;现在拖泥带水,将来矛盾更多。”
谈及改革的方法论,刘耀彬以“扣扣子”为喻,强调改革需“解旧扣、换新扣、扣紧发展之扣”。他提出“加、减、乘、除”四法: “加”是指树立重贡献、重影响、重质量、重实效的价值理念,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兼顾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效能;“减”是指调结构、减冗余、减负荷,减去不合理的存量;“乘”是指以学科建设为牵引,聚焦自主人才培养、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合作交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学科群集群效应;“除”是指通过嫁接,激发急需学科、紧缺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通道。
“行动内容——重大平台申报攻坚行动,牵头部门——发展与学科建设处,推进情况——召开论证会,邀请专家交流点评申报书内容。”。学校2025年高质量发展八项重点任务推进情况、推进综合改革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各学院发展改革动作每周发布。
在刘耀彬看来,学校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越要把握方法节奏、坚持稳中求进,需要统筹“踏铁有痕、循序渐进”的动态联动。“我们要统筹好学校现有的改革“工具箱”,发挥好学校的“蓄水池”作用,坚持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原则,真正发挥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杠杆、导向作用,层层传导压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绘就蓝图:“三大变革”引领质量跃升
面向2025年,邓辉在《2025年校长工作报告》中明确“质量跃升年”定位,以“三大转型”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数字财经大学、服务江西标杆大学为战略方向,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路径,全力冲刺“双一流”学科建设。

在持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质量变革”方面,该校聚力冲刺“一流学科”建设,牢固树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统筹抓好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
其中,该校重点推进统计学“冲一流”,推进当代国势学研究,重构国势学学科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搭建当代国势学大数据研究平台,加强国情国力研究。加强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平台、共同富裕和防止返贫监测平台建设工作,做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申报。抓好统计学“101 计划”任务落实,以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目标,建设反映学术前沿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一流核心教材。

邓辉表示,学校正有组织推进重大科研创新,通过畅通“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渠道,推进科学研究向需求牵引、交叉融合、价值创造方向跃升。实施自主知识体系培育计划,聚焦“中国特色、江财风格”,在原始知识创新、关键技术研发、话语体系构建等领域取得突破。
在持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效率变革”方面,该校聚力全面深化分类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学院、机构、教师分类改革,增强学院办学自主权,明晰部门职责定位,促进教师分类发展,持续构建“院办校”体制机制。坚持以生为本,推进人才培养分类改革。
同时,该校出台学院分类综合改革方案,按照研究型、研究建设型、教学型、社会服务型进行学院分类,明确发展定位与建设标准,引导特色发展。编制校院年度“协商式”任务清单,夯实学院办学主体主责。制定“一院一策”分类保障、分类评价方案,重点就学院年度建设任务及发展改革专项任务展开评价。
在持续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动力变革”方面,该校聚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破解平均主义和平庸主义,打破“平均发力、低质重复”桎梏,大力推进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倾斜,全力打造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新范式。实行分类综合经费预算,设立发展改革专项经费,深化零基预算管理,优化预算编制,持续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实现有限资源资产资金与学校转型建设目标有效匹配。
在深化薪酬体系改革方面,邓辉指出,要突出重贡献、重影响、重质量、重实效的价值导向,建立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教职工薪酬制度。“基本工资按照政策标准发放,基础绩效对应岗位任务要求,超额绩效突显超工作量和业绩贡献,专项绩效奖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优质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作出的突出贡献,持续营造学校上下同欲、差序公道的干事创业氛围。”
从“破冰”到“突围”,从“共识”到“共为”,江西财经大学的改革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刘耀彬强调,在这个关键当口,容不得任何停留、迟疑、观望。“我们务必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胸怀‘国之大者’,服务‘省之大计’,以学科建设为牵引,锚定‘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奋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