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产教融合新标杆 江西这所高校学生未毕业月薪最高达7千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江西工程学院智慧产业学院探索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新模式,与华为、佰瑞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设立“卓越工程师班”,三年来设置了Java后端开发、Web前端开发、UI设计、鸿蒙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等岗位,350余名在校生参与华为等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50余万元,部分学生未毕业已斩获月薪7000元的高薪岗位。

  江西工程学院实验实训中心
江西工程学院实验实训中心

  校企共建“数字车间”教室变身研发中心

  走进学院的鸿蒙开发实验室,学生团队正在调试为江西德瑞带钢定制的5G智慧工厂系统。“我们参照华为研发中心的配置,建成了企业级开发环境”。智慧产业学院院长万为清介绍道。在这里:学生们深度参与数十个真实软件开发,涉及华为鸿蒙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等前沿领域。

  真实项目进教案:广东美涂士CRM、深圳顺络EDI等36个企业级系统成为活教材,学生代码量年均突破3万行。

  工程师驻校授课:佰瑞河科技CTO领衔的20人企业导师团常驻校园,将华为"IPD研发流程"融入课程体系

  学分薪资双丰收:学生累计获得项目分成超200万元,最高月薪达7000元,部分优秀学员获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直通资格。

  技术反哺教学 打造A+级王牌专业

  学院构建的“技术-产业”双向驱动模型成效显著,区块链工程专业在2023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斩获全国第四的A+评级。校企共建的两门校级一流课程,将华为等企业的技术规范直接引入教案。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带学生参与江西轩瑞核电、分宜宏大煤矿等重大数字化转型项目,真正实现“做中学”。

  产教融合催生“三赢”局面

  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平均薪资较普通毕业生高出40%,最高月薪达7000元。企业方面节省30%的用人成本,更令人瞩目的是,学生们主导开发的“地下管线智能监测系统”已在新余市投入应用,标志着高校创新成果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口碑。

  通过开展产教融合,设置校企合作基地,实施“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近几年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教育部、省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区块链智能合约开发与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区块链智能合约开发与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江西工程学院智慧产业学院2022年与佰瑞河网络科技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响应江西“1269”行动计划,重点培养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紧缺人才。目前校企合作基地扩展至华为等头部企业,形成覆盖Java开发、UI设计等完整数字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技术攻关反哺教学、教学成果转化应用”的双向循环模式,入选教育部2023年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学院正筹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为打造中部数字高地输送“江工力量”。(完)

责任编辑:朱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