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民生

赣州赣县区储潭镇:驻村选调生牵线搭桥 助力乡村教育焕新彩

  在江西省赣县区储潭镇白涧村的农家书屋里,崭新的《昆虫记》《上下五千年》等书籍整齐排列,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翻阅。这是驻村选调生协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捐赠的200余册图书,也是她依托母校资源发起的“星河共读”计划的一部分。近年来,选调生们正成为连接高校与乡村的桥梁,通过捐书助学、书信互动、积分激励等方式,为乡村孩子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  

  “星河共读”:一场跨越500公里的城乡共鸣  

  “姐姐,我收到哈工大哥哥的信了!”白涧村六年级学生沈子煊兴奋地挥舞着信纸。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选调生联合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发起“星河共读”活动,动员高校志愿者与乡村小学生结对书信交流,目前已促成30对“笔友”。信中,大学生们分享读书心得、大学生活,还附赠手工书签和经典读物,如《小王子》《童年》等。

  “桑榆课堂”:银发力量润泽童心  

  “你们要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年近八旬的老党员李名先同志正绘声绘色地给围坐在身旁的小孩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久远却珍贵的回忆,如同点点繁星,点亮了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芒。这是选调生联合村党支部打造的特色课堂,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意,邀请村里老党员、老战士、非遗传承人担任讲师,将红色基因、传统文化撒在孩子们心田。 

  “阅读积分银行”:小积分激发大动力  

  为培养学生们的阅读习惯,选调生通过借鉴高校图书馆的积分制度,设计“白涧阅读积分银行”。学生通过借阅图书、参与读书会、撰写读后感等方式积累积分,兑换文具、书籍或参加研学活动的机会,积分高的孩子还能获得“阅读之星”等表彰。白涧小学赖校长观察到:“过去放学后在校门口追逐打闹的多,现在抢着去农家书屋的孩子多了!”  

  教育帮扶的“涟漪效应”  

  从捐书到共读,从书信到课堂,选调生的创新实践正形成可持续的帮扶模式。白涧村党支部书记钟钢表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让村民看到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今后,我们将联合更多高校,开展线下研学,带孩子们走进大学校园,亲身感受知识的力量。”(杨翊晗)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