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矿冶火到版权星火:瑞昌守护民间文艺新生
谷雨润铜岭,版权护文脉。4月30日,在长江青铜文明的发祥地——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公园,江西省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展示展演活动在这里正式启动。

这是一场以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为特色,以长江青铜文化为底色,打造集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展现、民间技艺展示、民间文艺展演,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盛宴。
站在我国最早有着铜矿冶炼历史的土地上,当现代版权意识与三千年前的矿冶文明相遇,关于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创新的思考显得尤为厚重和深远,就像瑞昌剪纸省级传承人朱朴光在启动仪式上讲到的,“版权保护不是捆住创作的手脚,而是为创新撑起法律的伞——它告诉世界:每一刀剪下的巧思,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传统的新生,都应当有回报。”这些话犹如青铜声响般清悦醒人。
民间文艺,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生动注脚。作为拥有剪纸、竹编、采茶戏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民间非遗传承技艺的文艺明珠之城,瑞昌致力将民间文艺保护置于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去年以来,瑞昌以入选国家试点县为契机,加大对民间文艺版权的保护与促进。设立“版权服务工作站”,成立“剪纸侯”“南义竹编”“田园文化”等企业,走出了一条民间文艺“多元化保护+特色化传承+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之路。
“保护民间文艺版权,需要个个鼎力、人人用力。”瑞昌市委书记卢治轩的这句致辞告诉保持民间文艺的旺盛生命力离不开政府搭好台、创作者唱好戏和群众齐喝彩的三方合力,只有构建起这样的良性生态,才能真正让民间文艺“传下去、走出去、火起来”。
对此,瑞昌剪纸九江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洪发在仪式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表示,“这场活动的启动我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不仅体现了我们瑞昌对保护民间艺术版权的重视,同时也让我们民间艺术工作者放心大胆的去创作,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然而今天的启动仪式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对瑞昌而言,这不仅是保护民间文艺版权的庄严承诺,更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契机。“我们将一如既往强化政策支撑,建立长效机制,为民间文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正如卢治轩所说,这座有着三千年青铜文明底蕴的城市,正通过版权保护与创新传承,让剪纸的巧思、竹编的匠心、采茶戏的韵律真正“活”在当下——在法律的守护下自由生长,传向未来——在市场的滋养中焕发新生。(完)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