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药都夜未央 樟树中医药文化夜市璀璨启幕
5月1日傍晚,暮色中的江西樟树三皇里旅游休闲街区华灯初上,青砖灰瓦间药香浮动。为期两天的"岐黄夜韵,樟帮药香"中医药文化夜市正式拉开帷幕。这座有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中国药都,以一场穿越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盛宴,向世人展示其历久弥新的魅力。

古街新韵:千年药香邂逅现代灯火
夜幕降临,三皇宫历史文化街区内人头攒动。宫门两侧,身着传统服饰的"药童"手持艾草束迎宾,袅袅药香与街边悬挂的灯笼相映成趣。
来自南昌的游客李女士惊叹:"走在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当年樟帮药商'过手不过筛'的吆喝声。
"街区中央的"百草园"里,数十种道地药材在灯光下泛着莹润光泽,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志愿者正为游客讲解"樟树四特"——枳壳、陈皮、黄栀子、吴茱萸的鉴别之道。
非遗绝活:铡刀起落间见证工匠精神
活动现场,庆仁、科润、成通、彭氏国药等樟帮炮制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铡刀、片刀、水泛丸等技艺。随着药工彭师傅手起刀落,一根白芍转眼化作百片薄如蝉翼的饮片。
"这是我们樟帮'不过刀不过钱'的绝活。"药工师傅向围观群众展示着厚度不足0.5毫米的药片,旁边的另一位药工正用传统"水泛丸"技艺,将药粉滚成珠圆玉润的丸剂。
带着孩子体验的外地游客张先生感慨:"这些技艺早有耳闻,今天能亲眼得见,真是活的历史,也想让孩子了解下我们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技赋能:古老智慧碰撞现代创意
江西中医药大学师生团队携35个创意展位亮相,展示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校办企业及校友展区:古香今韵香疗产品、本草天工保健胶囊、青钱柳桑叶茶等健康产品琳琅满目,市民现场体验精油凝胶、手工皂制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区,中医药主题首饰等文创产品,吸引年轻群体亲近传统文化。各式各样的松木挂件、冰箱贴,上面写有毛笔字,配有相关中药。"有的里面我们还安装有NFC芯片,把中医药文化和现代科技以及大家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江西中医药大学大三学生刘庆汐介绍道。
不远处,年轻人们正争相体验中药扎染和艾草锤DIY,传统药材化作时尚首饰和文创产品。在声疗体验舱,悠扬的五行音乐与草药香氛交织,几位游客闭目沉浸其中。

舌尖上的本草:药膳飘香引客来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膳大师以及药膳协会现场制作药膳飘来的阵阵香气吸引着游客们排队品尝。
药膳大师正在烹制"葛玄炼丹"——这道以枸杞、香菇酿鹌鹑蛋的佳肴,再现了葛洪在阁皂山炼丹的典故。"我们樟树的药膳讲究'寓医于食'。"大师边摆盘边讲解,展台上"虫草花养生鱼""四物鸡汤"等菜品很快被领取一空。
活动期间,每天还有800份的“鸡内金清汤”、“黄芪水饺”供游客免费品鉴!带着父母来尝鲜的刘女士赞不绝口:"黄芪水饺的馅料里藏着养生智慧,这才是真正的'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名医坐诊:古法今用惠民生
义诊区同样排起长长的队伍,涵盖中医妇科、儿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为市民把脉问诊、开具调理方案。艾灸、刮痧、拔罐等传统特色理疗免费体验,吸引中老年群体驻足参与。
来自江西省中医院和樟树市中医院的医师正在为一位老人施行拔罐疗法。"《医宗金鉴》里记载的'闪罐法'对肩颈痛特别有效。"他边说边娴熟地操作着。
隔壁针灸展位前,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刚体验完灸疗:"在药都感受原汁原味的中医疗法,比在博物馆看文物生动多了!"

文旅融合:千年药都焕发新生机
当晚,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皇宫前,杨氏太极拳、法门刀、字门拳等表演轮番登场,诠释“以武养生”之道;气舞《生命》以肢体语言演绎阴阳调和,民谣乐队用音乐传递养生哲思;八段锦、五禽戏集体教学环节,邀请游客共舞,体验动静结合的养生乐趣。
台下游客跟着大师习练八段锦,动作起落间仿佛与千年前的养生智慧共鸣。樟树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夜市是我们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的又一次创新尝试,首日客流已突破4.5万人次,销售额近百万元。"
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安然介绍称,该校180余人的师生团队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科技优势,积极助力樟树打造中国药都品牌。“我们将中医灸疗、食疗、香疗、音疗、气疗特色成果带到了夜市现场,携手校友企业展示了丰富的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大学生特色文创产品等,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消费理念完美融合,为市民朋友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与文化消费盛宴。”
夜色渐深,三皇里的药香愈发浓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场跨越时空的中医药文化盛宴正为药都樟树的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正如现场一位老者所言:"樟树的药香飘了1800年,今夜又添了新韵味。"(完)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