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地市新闻

江西庐山:茶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大家小心点,这是从洛阳运过来的月季,不要把花碰掉了”近日,江西省庐山市海会镇光明村山水忆恋家庭农场主陈兰芸正和工人们一起在茶园水库边挖坑培土移栽花期正旺的月季花,“我们在外面学习发现鲜花经济非常受欢迎,优质茶树的生长又非常需要避免阳光直射,现在已经在茶园里种了4500棵各种樱花,在水库边也种了6000绣球花。”

  五月的庐山春风和煦,走进山水忆恋,60亩水库碧波荡漾,岸边月季、蔷薇姹紫嫣红,800余亩山林茶园郁郁葱葱,十余栋水榭点缀其中,草坪上一群游客载歌载舞。“这里环境很漂亮,我们在这里表演节目、拍照、吃农家饭,准备玩一天”来自九江市浔阳区老年大学的张建华说春天里大家就是喜欢亲近自然,这次一个班来了几十位同学,都很开心。

  过去的山水忆恋是一家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的家庭农场,近年来看准旅游市场,从民宿、餐饮入手,逐渐引进水上高尔夫、茶园漂流、溯溪营地、草地飞车、古法垂钓等23个游乐体验项目。现在的农场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综合收入200万元,其中旅游服务收入占比70%。陈兰芸说,今年“五一”假期并没有特意去做宣传,但是27间客房已经全部订满。

图为光明村村民举行春茶头采仪式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图为光明村村民举行春茶头采仪式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我们村新开了18家民宿,增加了80个固定就业岗位”光明村支部书记邱文宏说,村里有1900多亩茶园,20多户百余名茶农,现在全庐山市都在提倡搞文旅融合,我们茶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茶艺研学、制茶工艺体验、农耕文化体验这些都很受欢迎。村里现在结合乡村振兴、整村四线改造和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按照景区标准对村庄进行提升改造,10公里村道路全部实现白改黑,村里有保洁员、交通劝导员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展示点,好多客人来了第一次就会主动给我们做宣传,发朋友圈、发自媒体,有的还带着家人、朋友来第二次、第三次,村民们就业的门路比以前多多了。

图为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图为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

  走进庐山市工业园区,东林雨露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辰星跟厂里的技术员正在生产车间摊青槽边检查当天采摘茶叶品质。近4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再没有第三个身影,全自动的生产线在沙沙沙响个不停,只要鲜叶能够持续供应,这套设备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行生产,而且品质都非常优良,郭辰星提起这套自动生产设备非常自豪。

  郭辰星属于“茶二代”,是大学生,在北京做过酒店经理,回到家乡后他常年跑院校,优化了生产工艺,完善的加工流程,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年产400吨毛茶,1100余亩茶园也建立茶园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对气象、墒情、虫情进行全方位监测满足物联网需求。同时公司还创新“茶宴”用鲜茶制作美味佳肴,定期举办茶文化摄影大赛。现在来公司参观智能生产车间,品尝“茶宴”,去茶园摄影成了当地极具特色的一条旅游线路。

  近年来庐山市充分整合科研机构、院校和涉茶企业等资源,建立庐山茶科所专家工作站、九江庐山云雾茶产业信息化科技小院、江西庐山云雾茶科技小院评为国家级科技小院,积极推动茶叶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现在以庐山云雾茶为原料,的茶饮料、茶点、茶护肤品、茶酒、茶枕等衍生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近年来,庐山市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业态,推动茶产业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乡一园”“五星 3A”、美丽乡村等创建相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庐山云雾茶+”的模式,打造4个茶文旅融合示范点,推广美丽茶村,茶香庄园,茶产业园,茶博物馆等4种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生动局面,推动了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全市3万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经营及其相关产业,茶叶产业直接带动从业农户人均年增收2400元以上。(汪峻 韩俊烜)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