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新钢集团多维帮扶托起振兴梦
初夏傍晚,暮色渐浓。新余市分宜县泗背村村委广场上,虫鸣蛙声与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新安装的6套健身器材成为村里的“新宠”,吸引着众多前来纳凉散步的村民。大家围聚于此,一边闲话家常,一边舒展筋骨,有的左右旋转腰椎,有的上下提拉锻炼肩颈……
“以前晚上没啥好去处,只能在家门口坐着,现在有了这些健身器材,不仅能活动活动筋骨,还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日子过得有意思多了!” 村民王金元一边锻炼,一边笑着说道。
这只是新钢集团助力泗背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新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主动扛起国资央企责任担当,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深入践行“精准帮扶”理念。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精准锚定帮扶地区需求,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靶向发力。同时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技能培训、困难群体关怀等工作,全方位、多维度推动帮扶地区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图景,彰显新时代国资央企的使命与作为。
此次健身器材的增设,不仅为泗背村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更是新钢集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有力举措。
谋篇布局: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机制革新
2021年7月,新钢集团与分宜县泗背村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泗背村驻村帮扶省派单位。自此,新钢集团以产业帮扶、消费帮扶为抓手,在泗背村这片土地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
党委统领、部门协同、驻村落实,新钢集团构建起乡村振兴三级工作体系。由公司党委挂帅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仅2024年就推动700余万元专项资金直达帮扶一线,同时撬动300余万元社会资本注入乡村发展。
在泗背村辣椒种植基地,33个由新钢援建的蔬菜大棚在青山绿田间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棚内满满套种着的22亩辣椒与西瓜,自成一体地染就成大片大片的清新鲜绿,透过白膜肆意地向天空张扬着蓬勃的生命力。
现在,33个大棚重点发展村合作瓜果蔬菜种植经济和地方土特产加工产业,使脱贫户、家庭困难户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人均增收5000元,最高增收达10000余元。泗背村成为分宜县高岚乡食品加工厂制作辣椒酱的精品红椒供应基地,由泗背村种植的辣椒制成的辣椒酱也成功进入上海盒马鲜生超市。
这些年,包括麒麟瓜、辣椒、甜瓜在内的农作物一茬接一茬。泗背村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创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消费帮扶领域,更创新建立“企业食堂+农户”直供模式,2024年全年帮助销售辣椒酱4.4万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2万元。
新钢集团将2万余名职工的“菜篮子”与帮扶地区的“钱袋子”深度绑定。端午节采购云南宁洱259万元农产品,中秋节助力湖北罗田销售156万元特色食品,全年400余万元的消费帮扶资金,不仅让新钢职工尝到了地道农货,更推动帮扶地区农产品实现线下到线上的销售转型。

2023年,“一乡一品”浪潮下高岚乡辣椒遭遇滞销困境,然而泗背村却独善其身。村里种植大户黄志洪脸上洋溢着笑容:“多亏了新钢集团帮忙打通销售渠道,我家将近8000斤辣椒全部销售一空!”
那一年雨季,新钢党员3天认购7000余斤辣椒的场景,至今仍被村民津津乐道。
民生温度:从需求清单到幸福账单的精准对接
“刘董事长调研时,我随口说了句晚上没地方活动,没想到这么快就成真了。”村民王金元指着广场上的腰背按摩器感慨。
今年1月的分宜县泗背村,寒风中透着一股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新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荣率队到分宜县泗背村调研乡村振兴时,在与村民交流中,了解村民们一直想要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经过与分宜县委、泗背村村委的多次沟通后,两个月后,新钢集团将泗背村村委的一块空地改造成健身广场,并增设6套健身器材。
这种精准对接需求的帮扶,在泗背村随处可见。
S309国道泗背村至迎朗布段,曾经一到夜晚便漆黑一片,如今40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照亮了村民晚归的路;村民张梅花多年来渴望在自住楼房旁装一盏路灯的心愿,也在新钢集团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夜间出行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针对党群服务中心漏水问题,新钢集团4万元专项资金迅速到位,驻村队员全程监督施工,让党建活动室焕然一新;得知珠栅镇庄上村委板桥村道路破损,8万元资金及时注入,134.8立方米的新路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更连通了村民的致富心。
在泗背村,历任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不仅协助村委完成防返贫监测、山塘水库巡查,还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32名村民通过电工、家政等考核获得就业资格,完成泗背村党群服务中心屋顶修缮、村道硬化等民生工程。

85岁的老党员钟清香是位独居老人,生活全靠政府救济。新钢集团驻村干部在走访中发现,老人家中墙体开裂,瓦面年久失修,屋内漏雨,门窗变形,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驻村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帮她粉刷墙面,购置新床和衣柜,还增添了小家电。如今,老人的小屋焕然一新,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每年公司领导走访时,尽管年事已高,只要听到来人是新钢集团的,老人就会热情相迎,拉着他们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对新钢的感激之情。
红色引擎:从组织共建到治理共融的深度融合
“现在黄寨村党支部和新钢机关二支部就像亲人一样。”公司工会有关负责人展示着结对共建协议。
去年4月,新钢集团机关第二党支部与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勐先镇黄寨村党支部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根据结对双方具体情况,围绕“强化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主题,采取“规定项目+自选项目”的模式开展共建活动。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宝武的统一部署下,新钢集团承担云南省宁洱县、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湖北省罗田县、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泗背村和珠珊镇庄上村等“三县二村”的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任务,通过引进帮扶资金、帮扶项目、消费帮扶和结对共建等形式,不断提高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质量和实效,助力援扶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4年,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胡金华先后三次率队前往中国宝武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重点帮扶地区进行现场考察,对帮扶地区的重点帮扶项目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公司自身实际和产业链优势,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帮扶。
在产业链的朋友圈内,新钢集团不遗余力地推广宁洱县的潜力项目。在宁洱县的积极协调与不懈努力下,成功引入了300万元的有偿帮扶资金,为宁洱振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项目落地后,宁洱振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规模将得到显著扩大,产业发展的根基也将得到全方位优化。
当夕阳掠过泗背村崭新的健身广场,那些在器材上锻炼的村民身影,正与远处农田里忙碌的农人、直播间里带货的年轻人一起,构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鲜活实景——这既是国有企业的责任答卷,更是千万农民触手可及的幸福蓝图。(文/康怡 图/黄功卓 林文韬)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