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沃土孕甜瓜 合力解民忧

  六月的赣西,骄阳似火,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宜春市袁州区带塘村的沙壤地上,黄白滚圆的梨瓜挂满藤蔓,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这本应是丰收的喜悦时刻,但对于脱贫户李兰芳老人来说,这份喜悦却被沉重的焦虑所笼罩。

  李奶奶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老伴腿脚不便,家中劳动力紧缺。今年梨瓜长势喜人,集中成熟,这本是好事,却成了“甜蜜的负担”。更让她揪心的是,田里鼠害严重,不少即将成熟的梨瓜被啃咬得残缺不全,剩下的瓜也面临着因不能及时采摘而裂口、腐烂的风险。“看着好好的瓜一天天被糟蹋,心里跟刀割似的,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怕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李奶奶蹲在田埂上,望着受损的瓜田,眉头紧锁。

  袁州区烟草专卖局(后面简称区局)客户经理张翰文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李奶奶的困境,便立即将这一情况详细反馈至区局。本着群众有困难,帮扶显担当的想法,区局对此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了一支由员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决定前往带塘村,帮助李奶奶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清晨,志愿者们便抵达了李奶奶家的小院。看到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帮手出现,李奶奶脸上的愁容瞬间舒展了许多,她激动地握着志愿者的手:“真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这真是解了我的大难啊!”在简单了解情况后,志愿者们没有片刻耽搁,立刻跟随李奶奶前往瓜田。

图为农户教志愿者采瓜
图为农户教志愿者采瓜

  瓜田里,藤蔓交错,成熟的梨瓜沉甸甸地坠着。李奶奶现场当起了“技术指导”,详细讲解采摘要领:“要托稳瓜底,用剪刀轻轻剪断瓜蒂,小心轻放,避免磕碰。”闷热的天气下,瓜田如同蒸笼,志愿者们的衣衫很快被汗水浸透。蚊虫不时袭扰,瓜汁沾染了双手,长时间的弯腰采摘也让腰背感到酸痛。但大家没有抱怨,而是互相配合,按照李奶奶的指导,小心地剪下一个个完好的梨瓜,再仔细地放入筐中。采摘过程井然有序,效率颇高。经过一上午的紧张劳作,田埂上堆起了一座座“小山”,两辆三轮车被金灿灿、圆滚滚的梨瓜装得满满当当。看着丰收的果实被安全采收,李奶奶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采摘的问题解决了,但堆积如山的梨瓜如何及时销售出去,又成了摆在李奶奶面前的新难题。往年,主要依靠儿子用三轮车拉进城贩卖。今年儿子不在家,传统的销售渠道断了线。“这么多瓜,放不了多久,要是卖不出去烂在家里,可怎么办?”丰收的喜悦刚刚浮现,新的忧虑又爬上了李奶奶的心头。

  “李奶奶,您别急,我们一起想办法!”志愿者张翰文和队友们迅速商议对策。针对梨瓜不易储存、需要尽快销售的特点,他们决定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全力拓展销路。志愿小队兵分两路:一路带着样品梨瓜疾驰进城,叩开一家家水果店的大门,寻求大宗采购;另一路则在瓜田边火速架起简易直播间,力邀李奶奶亲自出镜。

  镜头前,李奶奶本能地退缩:“我不行我不行,我普通话都讲不好……”志愿者们真诚鼓励:“您才是种瓜的行家!”“乡音才最地道、最亲切!”质朴的信任融化了老人的忐忑。蓝天为幕,黄土为席,一场带着泥土芬芳的直播在丰收现场开启。

图为农户和志愿者直播卖瓜
图为农户和志愿者直播卖瓜

  “大家看看我们带塘村的梨瓜,皮薄得像纸,瓤脆汁多,咬一口津甜!”李奶奶用浓重的乡音,如数家珍般介绍自家梨瓜的品相和种植门道,那份土地赋予的底气自然流淌。志愿者们默契配合,现场切瓜展示、热情互动。这份未经雕琢的真实迅速点燃了直播间,在线人数一路飙升破百,订单提示音如雨点般密集响起——“50单了!”李奶奶盯着手机屏幕,又惊又喜。

  当另一路志愿者带着线下水果店成功对接的好消息凯旋时,线上线下合力已为满车的梨瓜打开了销路。“太感谢你们了,又是帮我采瓜洗瓜,又是帮我想法子卖瓜,这是解了我的大难啊!说什么也得在我家吃顿晚饭再走!”李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笑容如瓜瓤般甜润。婉谢了老人的盛情,晚霞中,载着志愿者的三轮车驶离村庄。张翰文深知服务未竟——他留下承诺,后续将协助李奶奶打包、寄送好每一份来自直播间的“甜蜜订单”。

  从组织人力抢收保收,到创新运用“线上直播+线下对接”拓展销路,袁州区烟草专卖局的志愿者们有效化解了李奶奶家梨瓜滞销的燃眉之急,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损失。此次行动,不仅及时解决了农户的具体困难,也为后续服务面临类似产销难题的农户,探索了助农新路径,积累了有效经验。(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