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科教卫生

江西农大外国语学院赴塘南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七月的南昌县塘南镇,稻浪与蝉鸣交织,见证着一段延续十八年的约定。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再度如约而至,从2008到2025,这支队伍用十八载青春接力,在乡村孩童心中播撒希望。

  蝉鸣书声协奏曲:趣味课堂点燃求知火种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宁静的村庄,塘南镇实践点的教室里,琅琅书声便与窗外的蝉鸣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夏日序曲。低年级的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在志愿者哥哥姐姐的带领下,认真跟读着“A, B, C, D…”,稚嫩的声音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渴望。而在高年级的课堂里,气氛则更加活跃。孩子们正沉浸在“对话剧场”和“生活场景模拟”中,努力练习着发音,笑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激发兴趣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志愿者钟晓帆分享道,“塘南镇的孩子们很聪明,但有时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所以我们努力让课堂‘活’起来。” 为此,团队精心设计,将英语知识巧妙地融入歌曲、趣味游戏和角色扮演之中,打造出“玩中学、动中练”的英语启蒙课程。字母化作跳跃的音符,单词融入生动的剧情,枯燥的语法在互动中变得可亲可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如同点燃了一簇簇小火苗,悄然照亮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十八年积淀再创新:经典传承与活力焕新

  “今年是我们学院在塘南支教的第十八个年头。十八年,是一份坚守,更是一份责任。”带队老师冷飞翔深情地介绍。这份责任,体现在对经典的传承和对需求的精准回应上。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智慧“数”(趣味数学)、互动性极强的“Go for it!”(英语口语实践)、承载梦想的“心愿树”以及连接亲情的“一封家书”等经典课程,依然在课堂上焕发光彩。

  与此同时,团队敏锐捕捉到孩子们成长的新需求,为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今年新增的“班班辩论赛”,为孩子们搭建了思辨与表达的舞台,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精心设计的“欢乐素拓”主题活动,则通过团队协作项目,寓教于乐,强健体魄,磨砺意志。“我们的课程设计,既注重知识的有效传递与拓展视野,更强调实践互动和情感陪伴,”冷老师强调,“核心目标,是为孩子们搭建一座坚实的‘成长助力桥’,陪伴他们走好每一步。”

  青春与童真相拥:十八载坚守绘就未来画卷

  时光飞逝,离别的日子终将来临。临行前,孩子们紧紧拥抱着朝夕相处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小手攥着衣角,眼中满是不舍,无声诉说着这短暂相聚结下的深厚情谊。这一刻,青春的朝气与纯真的童趣相互交融,碰撞出最温暖、最动人的火花。

  十八载春秋,薪火相传,弦歌不辍。这支队伍用一年又一年的奔赴,见证了塘南镇孩子们从最初的懵懂羞涩到如今的自信开朗。他们带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开阔的眼界、温暖的陪伴和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这份跨越十八年的温暖接力,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乡村教育的沃土。这种“浸润式”社会实践在重塑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的同时,也成为推动社会风气建设的重要载体,助推塘南镇“三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张晨雨)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