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自然资源局:全力打造“圈层式”乡镇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江西省新余市自然资源局全力打造“三级三类”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以“区域协同、产业协作、机制协调”推动转型发展,打造目标以主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乡村为基础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乡镇有分类,“圈层式”抱团。新余市自然资源局为策应“一城五区多点”发展新格局,对市域范围内应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25个乡镇进行划圈、分层式分类。依托中心城区环城路联动分宜县,确定7个乡镇为“圈层式近郊”乡镇,作为承接要素辐射的第一圈层;依托环城路及分宜县城向外延伸,确定6个乡镇为“圈层式远郊”中心镇,作为承接要素辐射的第二圈层;依托环城路,确定其余12个乡镇为“圈层式远郊”一般镇,作为承接要素辐射的第三圈层。
圈层有异同,职能化区分。“圈层式”乡镇格局依托环城路道路网络,形成“一城五区”+7个近郊市镇+6个远郊中心镇+12个远郊一般镇的城镇体系。近郊市镇推进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与远郊中心镇联动,促进城乡要素融合。远郊中心镇通过产业集聚、服务辐射带动一般乡镇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县区城乡融合主战场。远郊一般镇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聚焦基础公共服务与特色产业,为中心镇发挥区域增长极作用提供基础保障。
片区有统筹,跨辖区发力。新余市按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关于乡镇主体功能区管控要求,构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县区在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发展格局上共同发力,乡镇规划要素跨辖区统筹,实现了“中心镇+一般镇”的片区统筹,抱团发展。
新余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杰表示,下一步随着“圈层式”乡镇发展格局的构建完善,各乡镇差异化发展定位将更加精准,城乡要素沿圈层将实现高效梯度流动和有机循环,为推动新余市“市域一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规划保障。(肖冰晨 周元昂 李绍荣)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