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地市新闻

江西彭泽:抱团兴产业 携手共富路

  仲夏时节,走进江西彭泽县黄花镇,山坡上的黄花菜随风摇曳,大棚里的土鸡啄黑水虻正欢。

  2024年,江西彭泽县黄花镇9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其中“明星村”东红村达110万元,曾经的“空心村”黄坂村也跃升至52万元。一串串跃动的数字,折射出黄花镇以“强村带弱村”蹚出乡村振兴新路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绘好“路线图”。长江之畔,彭湖高速公路穿过彭泽县黄花镇东红村,一排排温室大棚矗立路旁,棚内蔬菜长势正旺。这片占地400亩的大棚,是东红村的“摇钱树”,大棚实行水肥一体化施肥灌溉模式,推广应用优良种苗和生物有机肥料,借助先进技术实现果蔬提质增收。

  东红村曾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也是典型的农村产业空心村。村庄老旧、产业薄弱的“落后村”如何“逆袭”成为村集体经济破百万元的“示范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直以来,彭泽县黄花镇党委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建立“1+N”帮带机制:1个重点村结对N个一般村、薄弱村。东红村党总支牵头,联合黄坂、裕丰等村发展“七村联建蔬菜大棚”项目,共同集资3000万元先后兴建400亩大棚蔬菜基地。

  同时,彭泽县黄花镇坚持以队伍建设为重点、生态产业为基础、乡村发展为目标,形成党委统筹、村组落实、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生态型“建设合力”,依托强村公司建设,完善“企业+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在做大做强大棚蔬菜产业的基础上,拓展养鸡、种植黄花菜和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高附加值产业,加快推动各村集体产业发展壮大。

  产业联动,做强“产业链”。“一条链”串起“共富圈”。黄花镇东红村依托黑水虻—鸡—肥生态循环链,年出栏蛋鸡3万只,年产鸡蛋200万枚,为联合体内各村分红30万元;黄坂村130亩黄花菜进入丰产期,亩均干花200斤、亩均收益9000元,能为附近中老年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延长黄花菜产业链,彭泽县黄花镇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引入两套烘干设备,新建了日处理3000斤黄花菜的加工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黄花菜烘干、包装等服务。“我们把周边地区的黄花菜收购回来,通过烘干机烘烤成干货,每斤市场售价为50元至70元。”彭泽县黄坂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农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黄花酱加工坊即将建设投产,有助于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田间地头种植的蔬菜,如何以最新鲜的状态走上餐桌?为完善蔬菜销售产业链,彭泽县黄花镇引入众合供销智能集配中心,为大棚蔬菜提供运输、存储、冷链加工、销售等服务,并与九江联盛超市等企业达成供销合作,让瓜果蔬菜顺利进入周边市场,既解决了蔬菜销路问题,也缓解了百姓“菜篮子”压力。2025年,全镇黄花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300亩,预计带动村均增收12万元。产业融合效应凸显。

  科技支撑,育强“新引擎” 。“专家到田头,技术变产量。”彭泽县黄花镇黄坂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农介绍,村里与九江市科协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邀请浙江农林大学专家团队蹲点指导,对黄花菜基地开展土壤检测、幼苗栽种、水肥管理全程科技帮扶。

  “以前亩产干花只有170斤,今年用上新配方肥和滴灌技术,亩产一下子提高到215斤,每斤多卖2元,一亩地就多收1000多元。”李春农算起账来满脸笑容。镇里还组织村民到浙江开化参加中国萱草文化节,把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一并带回来。目前,全镇黄花菜已实现标准化种植、订单式销售,科技贡献率超过60%。

  同时,将仔鸡、鸡蛋、黄花菜、羊肚菌等农产品纳入“黄花分外香”品牌,并借助浙江龙头企业先进技术研发熟鸡食品,统一包装,对外销售,组织党员干部主动联系对接大型商超、企事业单位开展销售活动。同时,举办忘忧田园开放日活动,吸引县城周边群众到产业基地采摘新鲜蔬菜、挑选土鸡蛋。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彭泽县黄花镇把党建引领、产业联动、科技支撑贯通起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全面夯实基层基础,通过“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党建实事项目“点绿成金”,将强村优势转化为全域共富胜势,让共同富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勾画出一幅党建引领生态循环产业发展的新图景。(陈斌 袁昕 彭琴)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