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西水务:筑牢水质安全防线 守护“水源到龙头”

  “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坚决守牢供水生命线”在都昌润泉专题安全分析会上,公司主要负责人带头郑重承诺。这不仅是一家供水子公司的决心,更是江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西水务”)面对高温保供与水质风险挑战,向省内近2000万名人民群众交出的庄严答卷。近期,国内个别地区发生的水质异常事件,为供水安全敲响警钟。江西水务闻讯而动,深刻汲取教训,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举措、更实的作风,在全集团范围内掀起一场水质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攻坚行动,从“水源”到“龙头”,织密民生用水安全网。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

  水务集团党委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有关会议精神,系统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一是下发《水质安全风险防范提示函》《关于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及强化供水保障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水质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单位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加强水质监测预警,确保供水设施稳定运行;二是成立安全检查督导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突击检查水厂工艺与水质检测,并加强相关技术指导,筑牢民生保供防线;三是与各区域运营管理中心、各子公司以及集团各职能部门签订安全质量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安全生产承诺书,压紧压实第一责任,构建“集团-区域-水司”三级责任闭环体系。

  水务集团领导下沉一线,靠前指挥。面对当前鄱阳湖周边水厂出现的藻类暴发、原水异味等水质异常情况。江西水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湖口、庐山、都昌等生产一线,实地查看水厂运行状况,详细了解水质检测流程、指标监控、水量调度及近期水质检测结果,指导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供水安全万无一失。

  上下联动,同步发力

  水务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子公司迅速响应,因地制宜出实招。

  运营管理部、科技信息部,借助管网数字化(GIS)与物联网平台,实现对41家水司关键生产数据的实时接入与监控,监测指标包括流量、余氯、浊度等多个方面,显著提升了服务响应和风险处置效率,有力保障了出厂水水质的稳定性;技术部,对新建项目的调试运行、水厂生产运行中的故障处理、技改方案的制定等多个方面提供全面技术指导,有效保障了各公司安全生产和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水科检公司:依托现有的赣东、赣南、赣西、赣北、赣中五个区域中心的CMA实验室,组织对区域所辖供水子公司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与水质抽查(包括飞行检查),进一步加强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开展“水源地风险辨析”专题培训,模拟强降雨引发的藻类暴发案例(pH值异常及嗅味物质激增),训练检测人员在48小时内高效完成从数据预警到工艺调控的全流程应急处置,为快速应对水质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持。

  临川润泉:构建“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链条管控体系。水源地每日人工巡查2次以上,原水24小时动态监测,1小时内可切换备用水源。水厂关键工艺每2小时人工巡检,管网每月排污,二次供水设施升级改造并月检。设立24小时水质专线,投诉30分钟上门采样。当前出厂水合格率100%,管网水合格率稳定在99.98%以上。

  都昌润泉:都昌润泉召开月度安全分析会,传达余杭水质事件教训,要求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践行初心使命,坚决守牢供水生命线。同时,公司及时修订完善《抗旱保供应急预案》《水源地风险应对预案》《藻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大预案,并强化与住建、水利、气象、环保等部门联动,构建了“监测-研判-回应”全链条舆情管控机制。

  桑海润泉:采取“五大举措”筑牢水质安全防线,确保供水安全。一是组织全员开展水质安全专题培训,学习《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典型案例,强化责任与风险防控意识;二是修订《水质检测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明确关键控制点,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三是实施全天在线监测,增加锰、臭和味、PH等指标检测频次,引入深度处理工艺,24小时轮班值守,每小时人工检测出厂水和管网水,确保109项指标达标;四是保持客服热线24小时畅通,定期公开水质报告,主动接受监督,提升满意度;五是联合卫健部门开展突发污染应急演练,模拟全流程处置,将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 

  湘东润泉:汲取余杭水质事件教训,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多项举措提升供水安全水平。一是开展全面隐患排查行动,重点针对原水取水点和水厂制水工艺等关键环节;二是健全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全面评估并完善《水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三是加强水厂制水工艺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水质处理能力;四是强化与用户的互动,利用公众号、客服热线等渠道及时解答疑问,确保舆情稳定;五是组织开展水质污染应急演练,检验并提升公司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其他供水子公司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水质安全达标。例如:庐山润泉在发现绿色浮游藻类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面开展药物投加工作,并根据水质变化灵活调整投加量。同时,安排24小时值班,以确保响应措施的有效性;湖口润泉加密班组检测力度,调试应急投加设备,时刻观测源水状况。一旦蓝藻指数上升,立即对石钟、润泉水厂采取投加高锰酸钾、活性炭等应急措施,并同步采购充足应急物资,以应对后续处置需求;石城润泉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覆盖60余人次。修订《水质安全应急预案》,应急响应时间较之前提速50%;进贤润泉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增设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水质变化,同时加大对制水工艺的技术投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南城润泉通过优化调度系统,确保供水管网压力稳定,减少因管网问题导致的水质波动;还有部分公司通过定期举办水质安全知识讲座及开放日活动,积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互动,有效提升用户对供水安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强化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水质事件,确保供水安全及社会稳定。

  一滴水,万分责。2025年上半年,江西水务供水相关负面舆情同比大幅下降48.8%,其中直接反映水质问题的负面舆情仅10起,均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实现100%高效处置。未来,江西水务将持续完善水质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城乡供好水”的庄严承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生命线。(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