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经济金融

天工开物烹就文化盛宴 古今对话激活分宜消费新图景​

  一本《天工开物》,铭刻着分宜的科技基因;一场文化盛宴,激荡着城市的现代活力。9月25日至28日,“天工开万物·分宜迎客来”主题系列活动汇聚各界目光。活动深度挖掘明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的当代价值,通过“可玩可购”的天工大集非遗体验、“荣归启航”的精品舞剧、“星耀落成”的主题场馆,系统性地将古籍中的智慧转化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现代体验,不仅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激活了分宜消费新图景,更标志着分宜在深挖本土IP、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天工大集非遗体验,让古籍智慧飘出“烟火气”​

  作为“文化大餐”的前菜,9月25日——28日,“《天工开物》天工大集”在分宜电厂螺蛳小镇与介桥古村同步开市。市集以《天工开物》十八卷记载的技艺为线索,以 “古今对话” 为核心,将非遗传承的古老匠心与智慧融入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

  步入介桥古村,每位游客手中多了一本特别的“天工任务手册”,这不仅是游览指南,更是一把开启穿越之门的钥匙。随着手册扉页翻开,一场围绕《天工开物》篇章的沉浸式复古旅程悄然启幕。

  在“乃粒”主题区,游客亲手参与制作传统农耕工具,在一凿一锯间,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劳作智慧与生命循环。“让孩子亲手摸一摸这些老物件,比书本上读十遍‘汗滴禾下土’都管用!”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游客陈先生感慨道,“这不仅仅是玩,更是一种关于‘根’的教育。”

  转身步入“乃服”专区,指尖触碰的不再是屏幕,而是绵长柔韧的蚕丝。缫车轻转,织机作响。年轻游客李小姐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织布,兴奋地说:“一线一梭下来,才真正体会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辛劳,这简直是一场‘指尖上的穿越’!”

  任务间隙,古村街巷忽然人声浮动。只见“百名书生”身着青衫长袍,手持书卷,神情庄重地列队前行,仿佛正奔赴一场人生大考。而不远处,“送花娘”与“送花郎”身着明媚古装,手提花篮,笑语盈盈穿行于人群之中,衣袂飘然,暗香流动。这一幕幕鲜活的情景互动,模糊了古今界限,让人恍若置身于明代市井,不仅“看到”历史,更“走进”历史,真切触摸到传统文化雅致而鲜活的生命力。

  若说介桥古村是一场“穿越千年的静心对话”,那么螺蛳小镇便是一卷“多元碰撞的青春狂欢图鉴”。

  在“螺蛳江湖争霸赛”的擂台前,空气中弥漫着热辣的香气与沸腾的欢呼。“这是我吃过最‘卷’的螺蛳!”刚参加完趣味挑战的游客刘先生一边擦汗一边笑道,“不只是比谁吃得快,还要拼技巧、讲节奏,像参加了一场美食综艺!”与此同时,一群身着精致动漫服饰的COSER轻盈穿行,与路人俏皮互动,引来阵阵快门与欢笑。一位从南昌专程赶来的大学生陈琳表示:“没想到在县城能遇到这么高质量的二次元巡游,氛围非常不错!”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赛博朋克主题方阵”,机械装甲、荧光色彩与霓虹灯光交织出一幅未来图景,与小镇的建筑轮廓碰撞出奇妙的视觉火花。音乐舞台区音浪震荡,沉浸式戏剧在街角悄然上演,游客转身便从炫酷的赛博世界步入一段怀旧剧情。正如带着家人前来游玩的李女士所说:“在这里,步子不用挪太远,体验却能切换好几种。孩子看什么都新鲜,我们大人也像回到了年轻时候。”

  这场持续四天的文化大集,让非遗项目不再是静态展示,而是转化为可互动、可购买的文创产品和特色小吃,实现了从“观看”到“体验”再到“消费”的无缝衔接,让古籍智慧飘出“烟火气”。

  舞剧为舟,《天工开物》从成书地分宜再次启航驶向世界

  9月26日——27日,大型原创舞剧《天工开物》在成书地江西省分宜县盛大上演,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气氛热烈。此次回归演出,也为该剧即将启程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等地的海外巡演拉开了一段意义特殊的序幕。

  舞剧的灵感源泉——《天工开物》,正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分宜任教谕期间完成的科技百科全书。全书十八卷,配以123幅精微插图,系统记录了从农业耕种到纺织缫丝,乃至矿产冶炼等30多个行业的130多项生产技术,堪称十七世纪的工艺史诗,其科学精神跨越时空,至今仍熠熠生辉。

  舞台之上,剧目以“赶考”“大考”“著书”“山河”四幕,勾勒出宋应星从科举失意到立志为天下苍生著书立传的生命轨迹。演出中,“全员会飞”的舞蹈语汇成为一大亮点,舞者以极具张力的跳跃与旋转,幻化为运转的纺车、摇曳的稻穗,生动复现《天工开物》中的技艺场景。与之呼应的是极具视觉震撼的“巨物”道具舞美——巨大的齿轮卷轴、投射着古籍线描画的幕布、复刻的农耕与冶炼装置,共同构建出一个既写实又写意的科技美学空间,将书本中的智慧生动立于舞台,引得观众惊叹连连。

  “这部剧改编自宋应星在分宜写的《天工开物》,能在家乡看到它,感觉特别亲切和自豪。”分宜四小的庄梓妍同学在观演后说道。带着孩子前来观看的市民曾惠则表示:“宋应星屡试不第却永不放弃,最终写成这部巨著,希望孩子能从中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和古人的智慧。”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回归演出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在9月27日晚的演出前,舞剧《天工开物》海外巡演启动仪式隆重举行,这部从著作诞生地启航的艺术精品,正式宣告将奔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世界级舞台。这意味着,这部浸润着分宜水土深情的舞剧,将带着中华工匠精神的千年传承与当代舞台艺术的创新表达,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将“天工”智慧与分宜故事,娓娓道给全球观众。

  主题馆开馆,夯实文化地标、永续文脉

  为这场“文化大餐”提供永久性阵地的,是9月27日上午在县博物馆全新揭幕的“天工开物主题馆”。主题馆的开馆犹如一道“压轴点心”,为天工开物文化留下了可触、可感、可视的传播空间和平台。

  展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分宜教谕、旷世奇书、东成西就。分别展示了宋应星生平、家学师友,以及在分宜的著述,阐述了《天工开物》的十八个篇章,诠释了《天工开物》的对外传播及深远影响。

  展馆将《天工开物》的科技精神与地方文化记忆相结合,通过实物展陈、数字化互动与沉浸式场景,将书中复杂的生产工艺进行动态复原与互动演示,形成明代科学技术的活化展示,让游客可在此深入了解古代农业、手工业技艺,完成从“看热闹”到“懂门道”的文化升华,在历史文化中激发创新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认同。

  “你看,这个水力大纺车的模型真的能转动!”一位跟着父母前来参观的中学生指着展品兴奋地说。现场不少观众在“乃粒”“五金”等交互展项前驻足体验。担任初中历史教师的王女士则表示:“这样的展馆让《天工开物》从文字真正‘立’了起来,非常适合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是活的科学史课堂。”

  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不仅是在展示一本书,更是在构建一个可触摸、可感知的‘天工’文化体系。主题馆将成为分宜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未来,主题馆将持续推进内容增容与形式创新,打造集文献收藏、科普教育、文创开发于一体的文化地标,吸引更多青少年、学者与游客走进分宜、读懂“天工”,助力这座城市在千年文脉的滋养中,持续释放新的文化吸引力与发展动能。(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