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湖口县“五项举措”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为全面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湖口县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强化依法依规用地意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扛责任、建机制、严管控、强执法、抓整改,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五项举措”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生产安全底线。

加强领导,扛稳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各责任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各乡镇切实担负起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县、乡、村三级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乡镇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新局面。
建立机制,激励乡村多造地、造多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县政府出台《湖口县自然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对土地开发、旱改水、增减挂钩项目新增耕地和后期管护及耕种进行奖补。新增旱地和旱地改水田,奖补为4000元/亩;新增水田,奖补为8000元/亩;增减挂钩项目,产生指标归县人民政府所有,给予乡镇 12 万元/亩资金奖补(其中返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少于2万元/亩);后期管护及耕种,新增旱地的项目按每年400元/亩奖补,新增水田的项目按每年600元/亩奖补给项目后期管护耕种的主体,奖补期限为5年。

严格管控,用好用活“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强化规划管控,加强对设施农业用地和临时用地管控,做好批前、批中、批后监管,涉及占用耕地的,严格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全县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报批严格依据新划定的“三区三线”,做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底线,不突破城镇开发边界。在有限的城镇开发边界内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盘活存量、优化布局,持续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强化执法,有效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加强违法用地源头管控。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持证”建设,对新增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充分发挥智能监管平台作用,通过“监控全覆盖、监督全过程、监测全时空、监管全方位”的自然资源视频监控方式,做好全天候24小时远程监管和在线管理,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协同推进部门联合执法。联合县交通、农业农村、住建、城管、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和12个乡镇开展动态巡查工作,对在建项目占用耕地行为进行全面动态巡查,形成了横向联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健全三级巡查监管网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执法监管网络,落实巡查通报制度。同时,建立组级信息员保障制度,发挥群防群治作用,打通执法巡查监管“神经末梢”。
狠抓整改,扎实开展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改工作。该县及时出台《湖口县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改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耕地流出整改工作小组,召开了专项行动部署会,调度专项整改工作,并抽调骨干和技术人员下沉到乡镇,对下发图斑逐个梳理,分析情况,查清原因,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要求,细化整改举措,确保问题按时按质整改到位。(杨奇兵 王敏)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