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同心江西

江西于都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畲乡振兴

  秋日时节,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上堡畲族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特色靓丽的示范街道、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以及村中心的广场聊天的村民……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图景展现在眼前。 

  上堡畲族村位于于都县宽田乡西北部,距县城约35公里,是全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畲族”村之一。长期以来,受地域偏僻、交通落后等制约影响,上堡村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以前因为村里产业少,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用水用电很不方便,大家都往外地跑。”上堡畲族村党总支书记刘书云苦表示,为了养家糊口,大家只能选择背井离乡。

  如何在困境中突出重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近年来,于都县委统战部发挥统战资源优势,引导乡贤回乡创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我之前在广东跑运输,后来,看到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主动承包了150亩荒田,种上了玉米,为村里50个村民解决了家门口就业的难题,将原来的跑肥地、撂荒地穿上了‘绿装’。”宽田乡上堡畲族村村民蓝金长说道。 

  在蓝金长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发展,一部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原来持观望态度的群众很快有了转变。他们一个个找上门来,希望跟着大家一起“挣大钱”。 

  “摸着石头过河,两眼一抹黑地发展产业并不容易。”刘书云说道,为了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自2021年以来,于都县委统战部多次组织村干部前往外地学习。经过多次考察,当地形成了“春种水稻,冬栽油菜”的农作物套种模式。 

  “我们通过村集体提供免费犁田的方式调动村民种植油菜和水稻的积极性,顺利实现‘春种水稻,冬栽油菜’的无缝衔接。”刘书云介绍道。 

  “产业是发展起来了,能把产品卖出去才是本事。”看到村里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又有少数村民泼起了‘冷水’。为打通销售瓶颈,当地利用省邮政公司挂点的优势,邀请邮政电商运营团队到村指导,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帮助销售富硒大米、农副产品。

  据悉,上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的11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05万元。

  此外,上堡村红色资源丰富,于都县积极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深挖农副产品的精细化加工与红色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1个产业加工厂,形成一条从生产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通过村党组织带头、合作社牵头、农户共同参与的模式,我们把本地的农家小吃包装成村级品牌。通过直播带货、游客购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路子。”刘书云指着不远处的农家小吃说道。 

  在打响特高产品辨识度方面,上堡村成立了“天园山富硒大米”“畲乡上堡菜籽油”两个自主富硒品牌。 据介绍,该地的富硒大米、富硒脐橙、梾木果油不仅卖到了北上广深,还成了大湾区餐桌上的美食。(于都县委统战部 供稿) 

责任编辑:徐梦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