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远:笋竹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眼下正是春笋集中上市时节,安远县竹林山头人头攒动,有的挥锄挖笋,有的肩扛手提春笋,穿梭竹林间,一派繁忙景象,漫山遍野的“山疙瘩”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在塘村乡上龙村竹笋加工厂内,一筐筐鲜嫩肥硕的竹笋从周边山林新鲜采摘后迅速送达,剥笋、清洗、去皮、蒸煮、冷却、削边、烘干……经过多道工序,一根根鲜嫩的春笋被加工成色泽洁白黄亮的白笋。
前来收购的客商介绍说:“当天采收的竹笋必须当天加工完毕,这样才能保证其品质和新鲜度。安远的竹笋产品销量很好,很受消费者喜欢,这得益于当地竹笋品质上乘,肉厚、质白,脆、嫩、甜。”
竹笋加工厂不仅收购村民采挖的鲜笋,还雇佣村里的闲余劳动力来帮忙,实现挖笋卖钱和就业增收双赢。上龙村村民尧春发,一大早他就将自己新鲜采挖的春笋送到加工厂,按照每公斤0.7元的价格售卖给加工厂,有些收入高的能达到将近1万元,每个家庭都很开心。

“我们工厂一年收购新鲜竹笋大概有75万公斤,一般来说,5公斤到7公斤新鲜竹笋能加工出3公斤白笋,一年大概能产出75万斤左右的白笋,每公斤按市场价8元计算,年收入额600万元。”塘村乡上龙村竹笋加工厂负责人说。
安远县竹林面积11.2万亩,立竹蓄积量1239万根,过去,竹笋大多是村民自家食用,并没有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近年来,该县持续在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制定《关于加快全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立完善竹资源培育及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实现生产单一竹制产品,向产品品种多元转化。同时,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巧用漫山翠竹资源,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毛竹产业,竹林面积、绿色经济与年俱增,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成了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实现了生态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局面。
安远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林根表示,从山间破土而出的竹笋,经过匠心与科技的淬炼,正以多样化的形态走向餐桌。安远县竹笋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诠释了传统林产品的现代价值,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
据了解,2024年该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3亿元。(刘锦明 赖章强)
责任编辑:罗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