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中新社记者看江西

点亮“星星儿”:融合教育冲破“隐形的墙”

  中新社南昌4月2日电 题:点亮“星星儿”:融合教育冲破“隐形的墙”

  作者 朱莹 姜涛

  “春天在哪里呀?请大家拿着瓶子寻找春天好不好?”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花博园内,十余名“星星儿”在草地上放风筝、露营、画画等,让“春意”成为康复课堂。

  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在医学上的全称是“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国孤独症患者超1300万名,并仍有增长趋势。孤独症已成为导致中国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疾病,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今年7岁的喻子轩(化名)被确诊为孤独症并参加康复训练已有四年。据其姥姥李梅梅(化名)介绍,这些年来,社会对孤独症群体关注越来越多,“今年9月份孩子就该上小学了,我们希望他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孤独症患者家长文文亦希望融合教育能冲破“隐形的墙”,其孩子轩轩今年5岁,去年被诊断为孤独症,“他的语言功能远不如同龄孩子,刻板行为严重。参加康复训练四个月后,认知、语言、行为方面都有进展,我们希望普通学校能接纳他。”

  融合教育,是指将孤独症学生完全整合进入提供特殊支持的常规教育中,使他们在常规教育环境里形成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

  融合教育何以点亮“星空”?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研究员李樱晖曾表示,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涵盖必要的支持服务和教学调适。

  在南昌市定山小学、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青云学校、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青岛幸福之家融合幼儿园等,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幼儿一同学习、玩游戏、唱歌、画画……在融合教育的框架下,打破了传统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壁垒,特殊儿童接触到多元化的社交场景。

  政策支持也在加速破冰。2024年7月,中国多部门联合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其中重点提出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培养方式,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为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提供支持。

  江西省民政学校2024年发起“影子老师”公益培训班。该学校副校长徐国洪称,由于特殊教育个性化需求大且专业性强,这些孤独症儿童融入普通学校面临许多挑战,“影子老师”是架起学校和家长需求的桥梁。

  江西省民政学校孤独症实训基地融合教育咨询师周琨受访时说,孤独症并不可怕,“我们希望更多人打破偏见、消除障碍,让融合教育点亮‘星星儿’”。

  “希望你们没有孤独”“我们都一样”“用心打开心灵的窗户”……在1日南昌市定山小学举办的孤独症日科普活动上,数十名孩子用稚嫩的笔触写下对“星星儿”的祝福。这也是周琨、文文等特殊教育老师、家长的期待,“希望这些孩子能一直收获同样的包容与善意”。(完)

责任编辑:徐梦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