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古韵 江西吉安县古建筑鉴赏
江西吉安县自秦始皇设立庐陵县以来,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造就了繁荣昌盛的古代文明,铸就了非凡的历史成就,素有 “金庐陵 ”“江南望郡 ”“文章节义之邦 ”的美誉。吉安县自 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培育的文天祥、胡铨、欧阳守道、周必大、刘辰翁、萧时中、萧维桢等历史名人,或是影响着 当时整个时代,或是引领着中华民族精神。

“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吉安县很多古建筑完整地保存了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积淀下来的历史风 貌和传统文化,每一栋建筑从全貌到局部,从建造工艺到背 后的故事,林林总总,像是打开了一座宝库,令人目不暇接。 从一座座宝库中走过,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庐陵文化 ”的博 大和精深,以及庐陵先民生产生活的智慧。
刘氏正伦堂
刘氏正伦堂坐东向西,位于梅塘镇,长 58.8 米,宽 17.37米,占地面积 1021.36 平方米。始建于宋,现存建筑中进为 明代建,前进、后进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建。青砖一扁 一竖硬山式外墙,饰二节马头墙,前部为廓廊,木柱撑顶、 桁瓦,青砖、青石板铺地。三大门均为青石门框,中门上挂 “大学第 ”牌匾。内为三进二天井,抬梁砖木结构,用材硕 大。桁瓦屋顶,青砖铺地。内有多种雕花装饰。祠堂正面前 20 多米处有一照壁,上嵌刻有“对越在天 ”阳文红石题额。 祠堂前的廓廊两根红石柱撑顶,柱上楹联为: 自尧而来明德远矣;由汉以下宗庙享之。大门两边的楹联是:仕宦中丞第; 文章大学家。
正堂后有两个天井,左右排列,与第一个天井呈“ 品 ” 字形。后天井各有一棵铁树,相传为刘辰翁手植,现存一棵。 近年,村民集资对祠堂多次进行修葺。
2005年,吉安县人民政府将刘氏正伦堂列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2020 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刘氏正伦堂列入江西 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大学士第
大学士第(序伦堂)祠堂坐东向西,位于凤凰镇钱塘村, 面阔 8.08 米,进深 48.3 米,高 8.35 米,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硬山式,三级马头墙,青扁砖到栋,外墙为蓝灰割线。屋檐下及马头墙上有徽派泥 塑,十分精致。大门前有廓廊,二柱撑起屋顶。二柱间上悬 “大学士第 ”木匾。单门,红石材质门框、门当、户对,用 材厚实,雕饰十分精美。大门上方有粉牌门额,镌“ 明德新民”楷体阴文。门墙上有木质阙楼,翘角斗拱,顶盖青瓦,青砖铺地。楼正面嵌“敕书阁 ”木匾,背面嵌“对越在天 ”木匾。内部为四进三天井三开间二层抬梁结构。正堂挂“序伦堂 ”木匾,正堂两边墙上书“忠信笃敬 ”四个两米见方的 硕大黑色字。两个天井均用红石雕刻成形,穿榫拼装,花饰美观,十分结实。梁柱用材硕大,板壁、接榫处有精致木雕,建筑造型独特,用材考究,工艺精美。
墨庄总録(正伦堂)
墨庄总録(正伦堂)坐东向西,位于登龙乡泗塘村,宽 12.7 米,长 43.6 米,栋高 8.2 米。占地面积 553.72 平方米。青扁砖到栋,饰有三级马头墙。小青瓦顶,青砖铺地。大门 外有四级齐两边墙的台阶,由青条石块铺面。正面开有三门,均有青石门框。大门上方嵌青石门楣,镌“墨庄总録 ”阳文。 内部为三进二天井,单层三开间,前部为抬梁式、后部为穿 斗式结构,装饰简朴。正堂挂“正伦堂 ”木匾。该祠为第泗 塘刘氏总祠,建于清道光年间,2000 年修葺,祠内 6 根木柱 因腐烂换成砖柱。
萧文昌公祠(世德堂)
萧文昌公祠(世德堂)位于永阳镇街道下沿河路。初建 于明正德十年(1515),后屡有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辛已 年(1881)建造,清光绪庚寅年(1890)建成。祠堂坐北朝南, 面阔 19.2 米,进深 57.5 米,栋高 8.8 米, 占地面积 1104 平方米。正面为石砌牌坊,高大瑰丽。上嵌石碑 19 块,镌 刻各类功名、职官名阴文。正中一块横青石碑为门额,镌“萧 文昌公祠 ”阴文。正面三道门,门框均为祁阳石质。外墙扁 砖到栋,蓝灰割线,硬山顶,饰三级马头墙。整个建筑为三 进,明次间抬梁结构。有屋柱 68 根,其中红石柱 14 根,高 大平直,镌阴文楹联 6 副。正堂挂“世德堂 ”木匾。屋内多 有木雕装饰,八角或四角藻井等,上绘各种图案,多表“学 而优则仕 ”、富贵喜庆等意思。
大门牌坊上的石雕较为精美,祠堂内壁画繁复多样,雀 替等木雕栩栩如生,多有狮子、凤凰等图案,呈现赣中祠堂 别样的精致和典雅。
祠堂内存“奉天敕谕 ”碑刻两通,“御制 ”“圣旨 ”碑刻 各 1 通;门口立有两只赑屃,为萧维桢墓地迁移过来。这些 文物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20 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将萧文昌公祠(世德堂)列入江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南山公祠
南山公祠(仁寿堂)坐东北向西南,长 12.9 米,宽 39.6 米,栋高 8.15 米, 占地面积 510 平方米。硬山式墙饰,四级马头墙,蓝灰割线。祠前有廓廊,二柱撑梁结构。青石门 当、门框,平整高大。
三大门,正门上方为石灰门额,上镌竖排“南山公祠 ” 楷体阴文,周边饰有浮塑花纹。大门边一对石膏塑红底黑字楹联“仁恩鳞被,寿腊蝉嫣 ”,两边的偏门额分别为“泉陵 世泽 ”和“太乙精光 ”字样。内为三进三天井三开间,三天井呈品字形排列。内为抬梁式结构,小青瓦顶,青砖铺地,
用材硕大,各种木雕装饰随处可见。内存牌匾11块,上镌“文元 ”“翰林 ”等阳文,主要记载本村举人、进士考取时间,担任官职等内容。建筑时间据祠内所存石碑记载为民国 十二年(1923)。
整个建筑体现了民国初期祠堂建筑的精湛工艺。祠堂内还保存有红军标语:夺取南昌!前进右边木板上有墨写红军标语:穷人不打穷人!落款为“村儿童团 ”,为全县唯一一条 儿童所书红军标语。祠外还有大量红军标语,前廊为“拥护 苏联 ”,右外墙为“拥护苏联,欢迎白军士兵来当红军 ”。
2022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南山公祠(仁寿堂)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旷怀别墅
“旷怀别墅 ”建于清末,位于浬田镇田岸上村,坐北向 南,面阔17.2 米,进深 19.8 米,栋高 5.2 米,占地面积 340.56 平方米。硬山式顶,饰四级马头墙。外墙为水磨青砖到栋, 山石结构,蓝灰割线,桁梁盖瓦屋顶。正房一厅六房,带右 边宅、前院;排撑结构,青砖地面;内部木板壁有吉祥图绘 及雕刻,十分精致。大门前有吞口,青石门框,有对联“旷 览诗书格物理;怀藏道德正心胸 ”,“格物理 ”出自清朝乾隆 年间的进士纪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一书,讲的是凡事要穷究事物的原由和道理。“别墅 ”也因此对联 而得名为“旷怀别墅 ”。
怀远将军第
怀远将军第(念初堂)坐东北向西南,位于固江镇赛 塘村,长 37.5 米,宽 10.85 米,檐高 8.05 米,占地面积 406.87 平方米。硬山式青扁砖到栋、蓝灰割线外墙,三级马头墙; 前部为廓廊,四柱撑顶,屋檐上饰一阙楼。阙楼斗拱翘角,顶盖青瓦,屋檐横梁上嵌横额,镌“怀远将军第 ”繁体阴文。 单大门,青石门框。内部为三进二天井,三开间抬梁二层结 构,顶饰三藻井,有雕花、漆画装饰;青石天井,系雕凿后 拼装。正堂挂“念初堂 ”木匾。整座建筑用材硕大,装饰精 细。初建于明代,为纪念为国捐躯的明朝抗倭英雄王锡武而 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
2009年,吉安县人民政府将怀远将军第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大栗王氏祠(惇叙堂)
大栗王氏祠(惇叙堂)位于大栗村王家自然村南边。宗 祠坐北向南,大门阔 10 米,进深 45 米,檐高 7.75 米, 占 地面积 450 平方米。硬山式斗砖外墙,一级马头墙。吞口连前厅,中隔木板壁;大门开在木板壁上,两边有抱鼓石,门 上挂“大栗王氏祠 ”木匾。内部为三进二天井三开间,二层 穿斗结构;前厅梁上挂“金堂玉马”木匾。正厅梁上挂“惇 叙堂 ”木匾,落款为“大宋淳熙壬辰季秋新安朱熹题 ”,按大宋淳熙年跨度为16年,为甲午年至己酉年,中间无壬辰 年,只有壬寅年,此落款的真实性有待考证。后厅挂“两朝 诰敕堂 ”木匾,落款为“ 民国十二年鸿岁癸亥年仲冬元吉重修 ”。装饰简洁,顶盖青瓦。民国十二年为 1923 年,即癸亥年。
2022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大栗王氏祠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
乾斋公祠
乾斋公祠建于清朝后期,位于固江镇社边村,坐西向东, 面阔 15.5 米,进深 42.7 米,檐高 4.8 米, 占地面积 662 平 方米。硬山式青扁砖到栋、蓝灰割线外墙,三级马头墙。前 部为廓廊,二青石柱撑顶,廓顶为半圆穹顶,青石柱为六角形,上镌刻楹联“金马玉堂门第;月卿星使家声 ”。祠堂开 三大门,青石门框,中门上有门额“乾斋公祠 ”阴文。内部 为三进二天井三开间抬梁二层结构,青石雕凿拼装天井,顶 饰三个藻井,多有雕花及漆画装饰。屋顶盖小青瓦,青砖铺 地。祠前为一个大院落,地面铺青石板、鹅卵石。
乾斋公为清广东巡抚黄赞汤的父亲,黄学颜,字复身,别字乾斋,县学廪生。黄赞汤从广东巡抚任上被参,赋闲在 家至逝世。其后人为乾斋公、黄赞汤胞兄黄赞禹、黄赞汤本人同时各建一所祠堂,即乾斋公祠(居中)、都廷公祠(居左)、 莘农公祠(居右)。
本觉寺塔
座落在吉安县永和镇永和村吉州窑规划区内。塔高26米,八面九级,青砖石灰砌成,外墙石灰粉饰。塔基 0.8 米, 底层壁厚 1.3 米,南北两面各有拱门,塔内至三层,中空, 有施梯可上;四至九层为虚门,逐层递收塔顶为黑釉葫芦。史载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以后屡有毁建。现存遗迹建筑年代不详。1984 年维修,维修时在第八级神龛中发现陶制菩萨 3 尊,在塔顶发现唐开元通宝铜钱和宋太平天国铜钱若干枚。

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本觉寺塔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锡诰坊
锡诰坊为淡江村的功德牌坊,全部由麻石建造。此坊建于明嘉靖甲午年(1536),是明嘉靖帝诰封淡江村 22 世宏鲁 公在广东琼州儋州知府任上的突出成绩而立。宏鲁公为扬父名故署其父谦德之号。
锡诰坊高约8米,宽约7米,为四柱、三间、三层整座垂檐斗拱牌楼式建筑,其建造结构雄伟、技艺精湛,石坊全以麻石为料。每块石与石之间不用黏料(石灰、水泥)结合,都用铆榫穿接,非常牢固。牌坊石柱粗大,每根石柱都镶有 抱鼓石。横梁上镌刻的貔貅、鹿、蝙蝠、莲花、菊花等图案都为浮雕。垂檐边还雕有 4 只跳跃的鲤鱼为翘角。顶部都雕 斗拱盖瓦。牌坊第二层镌有“恩荣 ”“锡诰坊 ”等大字。
进入牌坊左右各有一个长方形水池,与前方的条形水池 成品字形,每个水池的底部和四面墙面都用块石砌成。中间 过道用鹅卵石铺设,后改用水泥整修。
201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锡诰坊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溪联科牌楼
石溪联科牌坊位于江西省吉安县官田乡英村村石溪自然村,它属于功名牌楼,坐西朝东,牌楼面宽4.48米,底坐长4.6米,高7.8 米,占地面积20.6平方米,修建于明 朝天顺六年(1462)。底下二基座,为麻石凿成长方形平行置放。每个基座中有圆凿孔一个及凹槽,两根柏圆木楔入圆 孔为柱;再有四块长条凿麻条石斜放,一头嵌入柱中,一头 嵌入基座石槽中,使两边立柱呈立人形,十分牢固。牌楼为 一个开间,圆柱上端穿二根方形横木,横木中嵌柏木牌额、 上接四斗拱,顶似歇山式。斗拱上有镂空木雕,饰有荷花、 菊花等,梁木上亦多雕饰,已较模糊。斗拱上盖青瓦。牌匾正文为镌刻的“聯科 ”繁体行书阳文,落款右边为“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吕江西承宣布政司左布政王/江西提刑按察司使张吉安府知府程□为 ”,左边为“天顺己卯科乡贡进士刘良琛/壬午科乡贡进士刘良琰□□老父刘芳郁天顺六年十二月吉立。”字迹虽有脱落,但仍可分辩。
吉安自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有着悠久而丰厚的人文 传统。历史上产生了文天祥等大批伟人名士。全县各村各宗 族为庆贺科举成就,彰显人文功名,增添宗族荣耀,建筑各 式牌楼予以纪念。
石溪联科牌坊是吉安县现存最为历史悠久木构牌楼之一,建于明代天顺六年(1462),属于科举功名牌楼,实物 见证吉安古代人文昌盛情况和当时地方重视科举功名的习俗。牌楼建筑时代久远,保存比较完好,并有明确纪年,是我国江南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的珍贵遗存。牌楼建筑宏伟,造型古朴厚重,结构严谨,雕刻粗犷,线条简约,具有重要的建筑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1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石溪联科牌坊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贞节石坊
孙家贞节石坊位于官田乡官田村孙家自然村中,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为旌表当时的官田村孙家村良士孙培偲妻叶氏带儿守节。
石坊坐东向西,面宽 6.18 米,底座长3米,高7.25 米,占地面积 18.45 平方米。有四柱三开间,形成四层,为麻石质的石材接榫而成,构成垂檐斗拱的仿木结构牌楼式建筑,呈“ 山 ”字形。石坊顶为两组斗拱拼成,盖顶为石板,高凸部分为中部一楼,正反各嵌一块石碑,分别镌刻“圣旨 ”“恩 荣 ”楷书竖排阳文。次高部分为两边二层,各饰两组斗拱, 牌额正反各一块,均镌刻“旌表良士孙培偲之妻叶氏坊 ”楷书横排阳文,落款为“皇清乾隆五年庚申全国吉立 ”。四柱 正反两边均有抱鼓石,既是装饰,又可稳固建筑。横梁、榫 头连接处都有石刻吉祥装饰,线条流畅,十分精美。
201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孙家贞节石坊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赤陂科第世家牌楼
赤陂科第世家牌楼位于安塘乡赤陂村赤陂自然村中, 牌楼属于功名坊,坐南朝北,牌坊面阔 14.8 米,进深 4.5 米,高 3.9 米, 占地面积 66.6 平方米。后有祠堂。牌楼为 穿梁式构造,18 根木柱三横六纵排列,形成三个开间。斗拱 燕子巢构造,形制十分壮观。斗拱重檐,下挂木牌额,镌“科 第世家 ”阴文。18 根木柱有 6 根为柏木;下有 6 只柱础,祁 阳石质,多呈莲瓣形,上面雕有勾栏、卷草纹饰,雕刻精美。 月梁木间亦多有木刻工艺,因梁多有腐朽,图案已较为模糊 不清。燕子巢构架上布满挂件,上面雕刻各种宝物图案。牌 楼为清朝中后期建筑,后多有修葺。
201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赤陂科第世家牌楼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鹤洲节孝牌坊
牌坊坐东南向西北,位于万福镇鹤洲村,面阔 6.2 米,高 6.6 米,厚 0.3 米,占地面积1.9平方米。通体为石雕拼 装而成,外形呈“ 山 ”字形,三顶四柱三门。顶覆麻石板, 板上原有装饰已不存;稍下嵌红石碑一块,正、背面镌“圣 旨 ”阳文,周边饰浮雕图案;再稍下嵌麻石碑一块,正、背 面镌“节孝 ”阳文;横额为麻石碑,正、背面镌“旌诰赠通 奉大夫云南盐法道兼署按察使加三级王学勉之继妻诰赠夫 人刘氏、王光昱之妻陈氏、王殿台之妻欧阳氏 ”,落款为“嘉庆丁丑年(1817)秋九月恭建 ”,“道光辛丑(1841)冬十月重建 ” 阴文。全坊由麻石、红石、页岩石组成,有浮雕、镂雕装饰,线条流利,十分精美。
黄氏宗祠门牌坊
牌坊原为黄氏宗祠的院门,位于固江镇社边村,祠堂因 大火被毁,仅剩院门牌坊。门牌坊坐西向东,面阔 15.6 米,厚 0.45 米,高 5 米,占地面积 25 平方米。青扁砖石砌就,“ 山 ”字形造型,四柱三门,实开一门,品相高大,正面用 红、 白石灰装饰。顶头嵌青石碑一块,镌刻“纶音 ”阴文, 两边题写了“庐水侯 ”“翰林院 ”“河东总制 ”“岭南中丞 ”“世 光禄大夫 ”等字样,门额为蓝底黑字的阴文石雕,内容为“曾 祖孙父子兄弟伯叔姪科甲 ”。这些内容,昭示了社边村历代 科甲盛况,门牌坊对面的月池边,竖立着 40 余块记载科考功名的旗杆石,成为村落荣耀的真实见证。门牌坊前种植了 两棵柏树,北边一棵树围达4米,树龄 500 年以上。
阳陂头石拱桥
阳陂头石拱桥位于官田乡田南村阳陂头自然村东南约60米的官溪上,距官田街西南1千米。
石拱桥东靠中低丘陵,西临水稻稻田,属于禾水水系。 石拱桥南北走向,为单拱,以麻石按设计规格,雕凿好全部 材料,用糯米浆和石灰砌成。桥全长24米,拱跨13米,高 7 米,宽 3.45 米。拱似彩虹,卧于溪上,弧度优美。桥顶高出地面达3米,桥两边有石防。单拱跨度之长,建造工艺之 精,形状之美,他处罕见。建筑时间为清代,19 世纪中期。 桥梁对研究吉安县交通、桥梁建筑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阳陂头石拱桥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庐陵故郡,文脉绵长。这一方青砖黛瓦不仅凝固着时光的印记,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从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到周必大的经世致用,从马头墙的匠心独运到耕读传家的治世智慧,吉安县以鲜活的文化肌理诠释着“文章节义 ” 的深刻内涵。当四普工作的光影掠过斑驳的墙垣,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古建筑的肌骨,更是千年文脉的体温。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基因,正化作滋养当代的精神甘泉,让庐陵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永恒的生命力。(吴声乐、刘佳、刘远春、陈蕾、吴佳盈)
责任编辑: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