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经济金融

万安县以“六个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提效

  万安县全面贯彻“向更高目标迈进、向更深层次发力、向更宽领域拓展、向更实导向聚焦”的要求,按照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见效年”行动部署,聚焦打好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攻坚战,突出“唯实、唯快、唯效”,纵深推进政企互动“十项举措”,以“六个更大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板块、培育新动能,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提升效果。

  以更大力度打造专业化干部团队。由“管家”变“专家”。依据“专人、专业、专责”原则,安排业务精英组建项目专班,既精准破解项目落地难点、堵点问题,更为企业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产能、提高品质“出谋划策”。由“桥梁”变“纽带”。常态开展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人大代表“三大一促”提升、政协“协商同行”联谊、公检法司“四长”进园区等活动,既做沟通与连接桥梁,更做维系与巩固的纽带,畅通政企互动交流、巩固提升渠道。由“常到”变“周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有事就到、随叫随到、无事不到、说到做到”“四到”服务机制,最大程度回应企业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由“漫灌”变“滴灌”。紧盯链主龙头引领企业和大型重点项目,推行“一名县委常委+一名科级干部+一名优秀后备干部”的专班帮扶服务,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服务保障。

  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聚链成群。严格落实“工业发展八条意见”,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聚焦延链补链招大引强。紧抓“重特大招商项目十条”,瞄准产业链配套关键环节、细分领域企业,更新完善“四图五清单”“三库一表”“三行三单”,优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聚焦招工稳工支持保障。扎实开展“春风行动”,运用人力资源市场、基层就业之家、“万安就业”抖音号等载体,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目前已推荐就业2900余人;优化留才环境,以企业贡献度提供人才公寓,落实免费公交政策,调优园区公交线路,确保员工出行方便。聚焦市场拓展攻坚突破。加强内部供应链体系构建,通过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组建供应链公司等平台,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供需配套合作;深化金融服务改革,探索多元化金融产品,优化产业链供需配套补贴政策,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

  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优服务。强化针对性指导帮扶。聚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入规率、进资率等“五率”,建立项目问题清单、督办清单、落实清单“三单”,推动问题滚动销号;发挥项目服务专班作用,运用项目包保、业绩比拼和“三年联考”等机制,常态深入一线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强化专技性人才引育。精准开展“双招双引”“书记部长进校园”活动,常态组织“博士家乡行”“医疗专家援乡服务团”等活动,推进富硒、生态鱼、竹基材料等三大产业研究院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与江西理工大学联动办学,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强化精准性政企对接。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互动机制,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工业的常委副县长分期分批组织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会、主题营商沙龙,持续畅通企业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渠道。

  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全力推动数转智改。强化政府、服务商、企业三方联动,优化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服务,引导海迪光电、万弘高新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贯标认证,以澜浩鸿、三强线路等链主企业为牵引开展协同创新,引导企业“看样学样”到“有模有样”开展数转,力争完成数字化改造75家以上、数字化率达60%。全力推动扶优扶强。用活激励政策、用好科创平台、用足数字赋能,推动中信华、联创等企业专注细分领域转变“新赛道”,推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条化发展,紧盯补链强链、以链招商、以链促群,做大规模集群集聚发展。全力推动闲置盘活。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加速低效闲置厂房土地腾退盘活,积极引进新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严格控制新增闲置低效用地。推进配套设施提档升级,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数智物流园全面运营,馨安小区竣工投用。

  以更大力度搭平台促合作。常态开展企业家联谊会。围绕延链补链招大引强、供需链渠道对接、上下游配套等常态开展县规上企业联谊会,就企业发展存在堵点、营商环境、项目招引等开展交流探讨,集中互通行业发展的销售、物流等方面的问题,共同探索发展新路径。探索成立“产业联盟”。探索成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联盟,就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利益分配等方面,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协作机制、调度机制,打通“产供输用”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完善打造“企业之家”。建立园区与应急、消防、环保、人社等部门服务联动机制,为园区企业提供企业开办、项目建设、发展经营、人才招引、金融财税、法务咨询、品牌建设等“一站式”服务。加大“入企听诉”走访服务力度,畅通诉求化解渠道。

  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政企互动“十项措施”,树牢“自己人、自家事”导向。始终坚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强化“自己人”的解题思维,形成情感责任闭环,组建服务专班驻企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在融资、用能、用工、用地、人才技术等方面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树牢“谁首问、谁主办”导向。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构建“首问责任人-科室负责人-单位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四级责任链条,全面杜绝“踢皮球”现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树牢“重一线、抓闭环”导向。践行“九个一线工作法”,建立“调研督导、问题梳理、清单交办、会商研判、督促落实、回头督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已召开恳谈会65期,收集企业诉求526件,办结521件,办结率99%;对1-61期492件进行回访,满意率94.3%。(完)

责任编辑:罗鲜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