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浔阳区:“三进三问三报告”工作法多元服务暖侨心、聚侨力
“没想到出国探亲期间,社区连宠物狗都帮我照料得这么好!”近日,提起赴英探亲的经历,浔阳区侨眷杨惠民仍满是感动。这份跨越重洋的安心,源自浔阳区创新推行的“三进三问三报告”侨务工作法。
近年来,该区白水湖街道以“暖侨心、聚侨力”为宗旨,将传统走访与精准服务相结合,打造多元多彩的侨务服务体系,让25户侨胞侨眷家庭切实感受到“娘家”的温度,持续擦亮“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金字招牌。
三进关怀:从节日问候到生活全周期守护
每逢传统节日,社区干部拎着米面油礼包叩响侨眷杨文珑家门的场景,已是浔阳区“传统节日进家门”的常态。该区建立“一对一”联络员机制,每逢春节、中秋等佳节,必为独居侨眷送上慰问品并更新侨情档案。而服务的深度远不止于此——针对侨眷出国探亲的“空巢期”,社区联合物业组成“爱心看护队”,不仅为杨惠民家的宠物狗定制喂食计划,还每周对房屋进行安全巡查,通过微信实时反馈情况,让海外游子“远程无忧”。
更令人动容的是“重大事情进家门”的细致:当50年党龄的老党员孙应枝迎来“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时刻,街道干部专程上门举办简朴而庄重的颁授仪式;侨眷江仙桃家房屋漏水时,社区维修队2小时内即上门检修……这些嵌入生活节点的关怀,让侨眷们真切体会到“有事找社区”的安心。据统计,该区年均开展各类入户关怀活动超60次,累计解决侨眷生活难题47件。
三问连心:健康、需求、变化全维度响应
“李阿姨,您的血压今天有点高,降压药记得按时吃。”在社区义诊现场,医护人员一边为侨眷建立健康档案,一边叮嘱注意事项。这种季度性的健康关怀,正是“问健康平安”的生动实践。该区不仅组织专场义诊提供血糖检测、用药指导,还对老年侨眷实施“每周一问候”制度,像对待家人一样跟踪健康状况。
“问日常需求”则催生了一批贴心服务:为独居侨眷配备的“便民联系卡”上,网格员24小时热线与物业维修电话一目了然;侨眷郭媛玉因家属出国求学独居时,社区在母亲节送去鲜花,并定期邀请她参加书画活动,用“陪伴式服务”缓解思念之苦。最值得一提的是“问生活变化”的敏锐——当得知侨眷黄正芳提出“小游园缺老年座椅”的建议后,社区3周内即完成器材加装,这种“需求速办”的效率让侨眷们纷纷点赞。
三报告聚力:发展、政策、治理共商共享
“长江文化公园九江段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点……”在社区侨眷座谈会上,街道干部正分享着浔阳区的“发展成绩单”。这种定期举办的“发展成果报告会”,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成、海底世界运营等重大项目进展,以及九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及时传递给侨界人士,激发“侨心向党”的共鸣。政策解读则更显精准:每季度的“政策变化报告会”上,不仅有党的最新政策宣讲,还有惠侨政策“一对一”答疑。
侨眷温爱萍主动参与的“党的理论宣讲会”,更成为政企联动的典范。而“社区工作报告会”则让侨眷成为治理“智囊团”——他们提出的12条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中,“增加楼道照明”“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等7条已落地实施,真正实现“侨智”融入社区建设。
多彩活动:让侨眷成为社区生活“主角”
“唱红歌、逛红色教育基地,没想到社区活动这么有意思!”侨眷利梁民在参加岷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参观活动时感慨道。该区将红色教育、生态环保、传统文化等元素融入服务,打造“一季一主题”活动矩阵:春季组织“侨心植树”,夏季开展长江环保徒步,秋季举办中秋茶话会,冬季送上春联福字。健康义诊、文艺汇演等常态化服务更让侨眷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数据见证着服务的温度:通过“三进三问三报告”机制,浔阳区“侨胞之家”侨眷参与社区活动率提升60%,政策知晓率达95%,87%的侨眷表示“在社区找到家的感觉”。如今,这块“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的金字招牌,正通过一桩桩暖心事、一次次贴心服务,勾勒出“侨企同心、侨民同亲”的动人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拓展‘智慧侨务’平台,让海外侨胞也能实时参与社区治理。”浔阳区侨务工作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三进三问三报告”为抓手,让更多侨界人士在浔阳找到归属感,共绘基层治理的温暖画卷。(浔阳区委统战部 供稿)
责任编辑:徐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