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玉山:苦槠树下穿越时空的承诺
导语:“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是方志敏在狱中所写下的文字,至今仍振聋发聩、荡气回肠。8月6日,是方志敏烈士牺牲9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重温他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34年腊月(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玉山县怀玉山突围的生死关头。
血战怀玉山的危急时刻
1935年1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团在玉山的怀玉山遭国民党军7倍兵力围困。部队历经分水关等战斗后几乎损失殆尽,方志敏弹尽粮绝,在风雪中七天七夜未进食,试图向德兴广财山方向突围。此时,他们辗转来到怀玉山太阳坑——一户雷姓畲族人家居住的深山坳。
一饭之恩与军民鱼水情
绝境遇援。雷家猎人雷春元(或名雷元生,畲族)在丛林中发现隐蔽的方志敏等人。尽管语言交流不便,但他深知红军是“为穷人打坏蛋”的队伍,冒险将三人带回家中。雷母(雷奶奶)见战士们饥寒交迫,用红薯粉汤暖身后,又端出热腾腾的苞谷饭。方志敏实在是太饿了,几乎吃光了一整甑饭。
以镜感恩。方志敏严守红军纪律,坚持支付饭钱,但身无分文。他取下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对雷母说:“同志嫂,吃过群众的饭要付钱,但今天只能以它作纪念!我们革命虽然遭到了挫折,但最后的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待革命胜利后,我会来看望你们的”,并嘱托“胜利后凭此物找组织”。他将望远镜挂于屋外苦槠树杈上,雷家推辞不得,最终收下。谁承想,方志敏的这次承诺却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临别护送。当夜,雷家父子轮岗放哨保护方志敏等人,让他们得以休整。次日,雷春元兄弟冒死带路,避开敌军防线,护送三人至葛岭头附近才依依惜别。一周后,方志敏因叛徒出卖被捕,雷奶奶目睹他被押下山时,在相约的苦槠树下痛哭失声。
67年的信仰守护
舍命珍藏。方志敏被捕后,雷春元为躲避敌军搜查,将望远镜装入木箱,埋藏于怀玉山香炉峰的一处隐蔽石洞中,直至1994年病逝前才告知次子雷维兴真相,叮嘱“革命遗物必须交给可靠之人”。
重归部队。2002年,红十军团后续部队(哈尔滨65426部队)军史办辗转寻访至雷家。经鉴定,望远镜编号为“1330244-8×30”,中间有“28”标记,左镜尾刻“ena”字母,确认为方志敏遗物。雷维兴无偿捐赠,望远镜目前陈列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史馆。
清贫精神与民族情谊的交融
清贫本色。方志敏被捕时,国民党官兵惊讶于这位红军将领仅有一支钢笔和旧怀表。望远镜作为他仅存的“贵重物品”,都被赠予给了对他有“一饭之恩”的畲族群众,印证了他在《清贫》中所写:“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民心所向。畲族雷家冒死相助,折射出红军“为人民而战”赢得的民心;望远镜的传承,更成为“革命必胜”信念的物证。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畅想的“日新月异的进步”,今日已成现实,而这一故事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缩影。
这段“苦槠树下的承诺”,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多民族团结救国的生动写照。透过这架紫铜色的望远镜,我们不仅看到怀玉山的烽火,更看见方志敏“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穿越时空,至今仍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雷家兄弟雷春元的后代也搬出了交通不便的大山,在德上高速旁建起小洋房,借着怀玉山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开起了农家乐,游客络绎不绝,生活也蒸蒸日上。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坚定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为方志敏烈士兑现着他遗憾未能如愿的承诺……(玉山县委统战部 供稿)
责任编辑:徐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