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育“红石榴” 江西南昌县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暮色中的莲塘街道,麦麦提·图尔荪的烤馕炉飘出缕缕焦香;晨光里的蒋巷稻田,龙娥的农机轰鸣惊起白鹭翩跹;校园长廊间,各族孩童追逐嬉闹的身影与书声交融成画……在江西南昌县,各民族同胞用奋斗与温情共同编织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图景。近年来,南昌县以“洪石榴”民族团结品牌为纽带,通过创业融城、生活融护、文化融心三大举措,让各族群众在昌南大地扎下深根、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创业融城,共赴富足之路
踏入莲塘街道正荣南岸公园东门,麦麦提·图尔荪的烧烤店总是宾客盈门。金黄酥脆的馕饼高高摞起,滋滋冒油的羊肉串散发着诱人香气,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从新疆到南昌,相隔3600公里,但‘洪石榴之家’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这位29岁的青年满是亲切地说道。2022年,他举家来到昌南创业,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他,协助他办理营业执照和健康证。在他的辛勤经营下,烧烤店生意日益兴隆,月营业额突破3万元。今年,正荣南岸社区“洪石榴之家”举办春节联欢会时,他带着家人一起准备了家乡特色美食羊肉串、馍、葡萄干等,与大家一同分享,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
像正荣南岸社区这样的“洪石榴之家”,在南昌县共有4个,它们推动着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促进各民族同胞共同助力南昌县发展。
生活融护,托起安心日常
七年前,努尔古丽从新疆墨玉县来到南昌县八月湖街道居住主题公园社区开店,孩子入学成了她最大的心病。陌生的环境,烦琐的手续,每想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困境,她就焦虑难眠。八月湖街道洪石榴服务站工作人员知悉后,迅速联系县教体局,协助准备资料,如今孩子已在金沙路小学三年级快乐就读。看着孩子在校园里开心的模样,努尔古丽满心都是踏实与幸福,对昌南大地也有了深深的归属感。去年,服务站工作人员还联系了辖区内的爱心人士,为努尔古丽的孩子发放了助学金,鼓励他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同在南昌县生活三年的巴凯尔·图尔迪麦麦提,因女儿体弱、看病全额自费而发愁。洪石榴服务站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耐心讲解医保政策,帮他办好医保。巴凯尔·图尔迪麦麦提激动地说:“以前孩子生病,我又心疼又无奈,现在有了医保,心里踏实多了,这儿就是我的家。”
八月湖“洪石榴”服务站自成立以来,积极为各民族流动人口解决生活难题,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稳稳融入南昌县。
文化融心,照亮交融之路
夜幕降临,蒋巷镇的非遗黄河灯阵宛如一条金龙蜿蜒盘旋,熠熠生辉。来自湖北恩施的姑娘龙娥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在灯影摇曳中,热情地向游客讲解着“蒋巷黄河灯”的吉祥寓意。这位从湖北恩施远道而来的“新农人”,不仅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领社员种出了智慧稻,还将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入农耕旅游。“端午节的时候,各族姐妹一起包粽子;丰收节的时候,各族同胞一起割稻子。蒋巷的黄河灯会,就是我们展示民族风情的大舞台!”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农社年均举办民族文化活动10余场,打造的“田瑞香稻虾米”“蒋巷清水小龙虾”等品牌,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还让农耕文化成为民族交融的“金纽带”。
从热闹红火的创业小店,到书声琅琅的校园课堂;从稻浪滚滚的智慧农田,到灯火辉煌的非遗灯阵,南昌县通过“创业融城、生活融护、文化融心”这三“融”举措,搭建起了一座民族交融的连心桥,让“新疆馕饼配南昌瓦罐汤”成为街头巷尾的常见景象。正如黄河灯阵中那盏最为耀眼的同心灯,南昌县正以包容的胸怀与温暖的关怀,让各族同胞共同描绘出“一盏灯、一条心、一家亲”的温馨画卷。 (南昌县委统战部 供稿)
责任编辑:徐梦文